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百科视野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2年10月01日 星期一

    关于睡眠

    素素 《 书摘 》( 2012年10月01日)

        对于男人,最难的问题不是名车豪宅,而是睡个安稳觉。对于女人,最奢侈的不是爱情,而是睡到自然醒。总之,对于现代人,活着或许不难,但睡觉真的很难。

        太敏感,心太重

        朋友说,他的母亲特别容易失眠。我说,你的母亲一定是个心重的人。

        男人都有恋母情结,一听我对他的母亲出言不逊,非常不悦。我说你别急,我所说的心重,不是心眼多,不是城府深,而是敏感、重情意、想得多、心思细腻。朋友点头说是。

        如果不是病理性因素,失眠的人一定是心重的人。

        心一重,对许多小事就跟着过敏。于是,别人多看你一眼,你便觉得他对你有敌意;别人少看你一眼,你又认定是他故意对你冷落。心重的人注定活得辛苦,因为情绪太容易被别人所左右。心重的人总不由自主地东想西想、胡思乱想,结果是困在一团思绪的乱麻中,动弹不得、睡不着。

        另外,心重的人往往好奇心也浓,凡事爱弄个明白,越是弄不明白,越是执著,在执著的情况下,大脑异常兴奋。

        我自己也有这样的失眠体验。

        有一年夏天,那个男人来北京看我之前,我一直都睡得挺好的,可是他晃了一下子,我失眠了好一阵子。

        他和我虽是同学,但原本交情并不深,再加上多年不见,突然从天而降说到北京玩,我还真有点纳闷。

        不过既然是同学嘛,当然要尽地主之谊好好招待啦,可是我发现这位仁兄其实早就玩遍北京了,他对景点几乎不感兴趣,反倒是对和我喝茶聊天很感兴趣。尤其是喝酒唱歌的时候,从他凝望的眼神里,我似乎感觉到他投射过来的热度,但又仿佛不是。

        从那时开始,我敏感起来了,像着了魔一样寻思,他是什么意思?是喜欢我吗?

        要说这位仁兄也挺会拿捏的,走了后如黄鹤一去不复返,更加深了我的悬疑.

        我也搞不清楚我是动了情呢还是好奇心作怪,反正是心久久不能平静。结合那两天发生的点点滴滴,这之前的前前后后,这中间的丝丝缕缕来分析判断,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意思?于是我就失眠了。

        后来看着日渐萎黄的皮肤,我下决心解脱,想不明白就不想嘛,干嘛被个云山雾罩的人弄得神魂颠倒?当我下定决心不再胡思乱想时,我就睡着了。

        你的失眠是病理性的吗?如果不是,那对付失眠最彻底、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调节自己的情绪、改善自己的性格,少点心、少根筋,没准儿睡眠障碍就不见了。

        爱在床上想事儿

        睡眠专家们告诉我们,拥有高质量的睡眠要保持睡眠卫生。睡眠卫生并非指床铺整洁,而是指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睡前要停止思考。

        “凡眠,先卧心,后卧眼。”这是孙思邈说过的一句有关睡眠养生的话。意思是如果想要睡觉,先要停止思想、意识活动(卧心),才能闭上眼睛睡觉。人们在睡觉之前,大脑先要停止思考,尽量放松,不要为白天的事情而耿耿于怀,这样大脑的网状结构就渐渐不再活跃,开始进入睡眠状态。相反,如果在睡眠之前思考一些问题,越想越高兴或者越想越难过,大脑非但进不了抑制状态,反而会越来越兴奋,到最后无法入睡。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失眠等睡眠障碍的出现。

        爱在床上想事儿,也是造成我睡眠障碍的一个重大因素。

        作为自由撰稿人,我最爱的工作就是想象,然后写作,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在电脑上敲字。要说写字这玩意儿也真上瘾,有时候真的是欲罢不能,可我又是爱惜身体重养生的主儿,每天晚上最迟12点一定要卧床的。可有时候尽管已经躺下了,思维依然在活跃,下一个情节怎么预设?下一节怎么开头?下一个标题怎么定?我总是无法停止思考。人的思维有时候挺犯贱的,白天想不起来的东西,这时候反而咕咕咕不停往外冒,根本刹不住车。所以有时候躺下2个小时了,还没睡着,通常这个时候,我会下床,看法学类的教科书,我的脑袋对法律的东西非常反感,一看就有睡意了。

        尽管知道睡前思考不利于睡眠,但都市里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将一天的总结或者明天的计划放到晚上躺到床上的时候来思考,如果临睡之前没有思考,就没有一天的总结或者明天的计划。这种状况下他们应该怎么办呢?

        具有临睡之前思考习惯的人,应该注意在睡觉之前也就是躺到床上之前15分钟,在书桌上做完今天的总结和计划好明天要做的事情。如果你晚上10点半上床睡觉,就在15分钟前结束手中工作。当一切事情都办好了的时候,就上床睡觉,这样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放松,就能够安安稳稳地睡个好觉。

        “填鸭式”失眠恐慌

        父母在照顾孩子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孩子不想吃饭或者已经吃得很饱时,如果你硬给孩子喂饭,他就会很抗拒你,甚至是大喊大叫,即便是喂到嘴里也会吐出来;如果是孩子不喜欢吃的菜,你硬塞给他吃,他会毫不犹豫地吐出来;如果在孩子玩得特别高兴的时候,你硬是拉他上床睡觉的话,会遭到他的强烈反抗,甚至他会大哭一场。如果把这种情况延伸到睡觉上来,你也会发现自己总是在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

        通常,注重养生的人,一到11点,就告诉自己:快点入睡,要不就跟不上生物钟了。

        有失眠障碍的人更是,一到了该睡的时间就紧张起来,生怕今夜无法安眠。

        这都是失眠恐慌。你知道这种恐慌的力量有多蛮横吗?给你说说我的故事。

        在我失眠最严重的时候,我先是服了一粒安眠药,然后我躺下,心里在嘀咕:不会安眠药对我也没有用吧?要是西药也没有用该怎么办?我已经一个星期没有睡觉了啊。

        我就这样想着,结果真被我言中了,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依然没有睡着,我吓出一身冷汗。没办法,我起身又服用了一粒。

        然后我又躺下,重新开始担心:天呐,我已经吃了两粒药丸了,不会对我的身体有伤害吧?两粒药丸会让我睡着吗?睡不着我就死定了。那我就是个睡不着的人,一个没有睡眠的人,除了上帝,谁还能救我?

        我就这样没完没了地恐慌着,一个小时过去了,还是睡不着。你知道吗,那个夜晚,我吃了三颗药丸,却一夜未眠。

        这就是恐慌的蛮劲,很顽固,也很有杀伤力。所以,无论能睡着还是睡不着,都不要强迫自己睡着,不要恐慌,不要将卧室变成痛苦的代名词,别把床当战场,要学会顺其自然。

        那年,哥哥和嫂子离婚,7岁的小侄女受到影响,她的妈妈离开后,侄女告诉我:“姑姑,自从妈妈走后,我好几天睡不着了,这很可怕吗?”

        看着她漂亮的眼睛下已经有些浮肿,我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也知道其危害,但那个晚上我搂着她,在她耳边说:“一点不可怕,真很正常,姑姑也这样的。你就是不需要睡眠的小天使。”

        那天晚上我当起了儿童剧作家,我给她编故事,告诉她在美丽的森林里,有一个小天使,小天使不需要睡眠,却善良美丽,拯救森林……她听着听着就幸福地睡着了,从那以后再没有失眠过。

        假如当时我像很多大人一样大惊失色,告诉她这太可怕了,强迫她要早早睡、好好睡。我想,她现在也未必能逃离失眠的阴影。

        乱服安眠药

        许多人认为一旦失眠吃安眠药就可以了,并且也是这么做的,甚至自备药物自行服用。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和危险的。安眠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组织的兴奋点起到促进睡眠的作用,它起效快,作用明显,故患者乐于服用。但如果长期服用安眠药,会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如依赖性、成瘾性及毒性。这些副作用对人体都具有危害,因此不要随意服用安眠药。

        失眠是大脑细胞兴奋和抑制失衡的表现,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而失眠的治疗主要在于寻找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并不是简简单单地用安眠药缓解症状就可以了。而且这种失衡并不是必须依赖药物才能纠正,有时一些生活防护和家庭保健就能达到效果。

        当然,安眠药也不是绝对不能吃,很多人不敢吃安眠药,害怕吃安眠药会上瘾,其实你可以选择吃了也不会上瘾的安眠药。经历过失眠折磨的人都很清楚,虽不能成眠却又不敢吃安眠药,只因为害怕吃安眠药会上瘾,那更是双重的痛苦!因为知道痛苦的问题(失眠)可以被解决,却又害怕解决的途径(安眠药)会带来更可怕的后果,于是只有继续忍受先前的痛苦情境(失眠)。甚至对接受精神科医师的治疗一直犹豫不决;即使经过精神科医师的说明,对医师处方的安眠药,还是在心底有一份潜藏的畏惧和排斥,不愿配合医嘱来吃药,完成整个疗程。这也是不对的。

        有时候,失眠者在服用失眠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并不是药物本身带来的,往往和错误的服药方法有关。

        失眠者常需要安眠药帮助入睡,其中很多人会出现烧心的症状。其实,安眠药有舒张食管括约肌的作用,可引起胃酸反流。服用安眠药之后立即躺下,会使药物粘在食管上,使其不易进入胃中,从而加重胃酸逆流,并损伤食管黏膜。情况轻微者只是吞咽时感到疼痛,严重者可能伤及血管引起出血。因此,最好坐着或站着,用适量温水送服药物,利用药物的自身重力作用快速通过食道。一般药物起效需要10~30分钟,服后不宜立即躺下,先静坐一会儿,让药物彻底下到胃里再平卧。

        不自信,把睡眠交给医生

        65岁的盖尔·格林家住加利福尼亚州,长期饱受失眠之苦。她结合亲身经历,走访其他患者,2008年出版著作《失眠者》。

        年轻时,格林因为失眠,难以按时上班而遭解雇。此后,从安眠药片到薰衣草精油,她尝试了各种缓解失眠的方法。

        最终,格林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解决失眠问题的办法。她每晚睡几小时后,就服用半片安眠药。如果还不能入睡,她就躺在黑暗中听图书录音,尽快放松下来入睡。

        虽然这种方法的效果在医学上没有得到证实,但全世界的睡眠专家都强烈支持失眠者最好根据自身情况,注意睡眠卫生,养成良好习惯,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是啊,你的身体你最清楚,除非你是病理性失眠,否则,找医生不如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不如自我咨询.

        我自己也经常地遭遇失眠障碍,可我总是能及时地自我调节,进入梦乡。

        有时候,我的失眠是因为压力和焦虑。那时候,我会对自己心理疏导,告诉自己放松。

        有时候,我的失眠是因为脾胃不好,胃不和则寝难安嘛,那时候我会通过食疗等方式调理自己的脾胃。

        有时候失眠是因为在家里宅太久了闷得慌,那时候我会拿出时间来和姐妹逛街聊天,或者进行京郊游。

        还有一次,当我莫名其妙失眠持续一个星期的时候,我索性回到了小时候长大的村子,在那所熟悉的长满茅草贴满旧报纸的老房子里,我莫名其妙地晚上8点就睡着了,一觉到天明。那时候我还写了一篇关于失眠的文章,在文中抒发失眠的感慨:原来失眠也是需要环境和背景的,到了人人一到8点就入睡的地方,听着狗吠和风声,你想不睡都难。

        说到底,身体是自己的,心是自己的。所以,睡觉也只能是自己的事。

        (摘自《治愈系心理学》,新世界出版社2012年5月版,定价:29.8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