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品味人生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2年10月01日 星期一

    随机生存的智慧

    [美]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著 严冬冬 译 《 书摘 》( 2012年10月01日)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目前是纽约大学特聘教授,下面的文章汇集了他深入生活观察和思考的格言,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文字共和国

        写作就是重复自己的话又不让别人发现的艺术。

        绝大多数人书写是为了记住某些东西,我书写是为了忘记某些东西。

        他们所谓的哲学,我称之为文学;他们所谓的文学,我称之为新闻;他们所谓的新闻,我称之为闲话;他们所谓的闲话,我(宽容地)称之为窥淫狂行为。

        作家让人记住的是他们最好的作品,政治家让人记住的是他们最糟糕的错误,商人几乎从来不会让人记住。

        批评家表面上看来似乎是批评作者没有写出他们想要读的书;然而实际上,他们是批评作者写出了他们想写却写不出来的书。

        文学与其说是鼓吹某些特质,不如说是粉饰(你的)某些缺陷。

        忧郁症并不是文学,就好像励志并不是哲学。

        你得随时提醒自己,魅力存在于没有说出来、没有写下来、没有展示出来的东西中。把握沉默需要境界。

        只有当一名作家开始教别人写作时,他才算是已经失败了。

        科学的过程是无聊的,结果是令人激动的;哲学的过程是令人激动的,结果是无聊的;文学的过程和结果都是令人激动的;经济学的过程和结果都是无聊的。

        一条好的座右铭让你用不着跟别人谈话就能说最后一句。

        就像有的作家喜欢创作,有的作家喜欢“创作过”的感觉一样,有的书你喜欢读,有的书你很高兴已经“读过了”。

        天才是指具有非常难以模仿的缺陷的人。

        对于一般的书,阅读正文,忽略脚注;对于学术派的书,阅读脚注,忽略正文;对于商业方面的书,正文和脚注都可以忽略。

        一个人越博学,援引别人话的次数就越少。

        你作品里的陈词滥调越多,你的生命力就越低落。

        我们所谓的“商业书籍”是一个由书店发明出来的概念,专门用来指那些没有深度、没有风格、没有内涵,也没有语言特色的书。

        像诗人和艺术家一样,官僚是天生的,不是后天形成的;正常人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把注意力保持在如此无聊的任务上。

        回应批评家的言论是浪费感情;如果你的作品到他们死后还能经常再版,那就很说明问题了。

        当某位作者写道,塔勒布让黑天鹅事件理论“变得尽人皆知”时,我就知道他打算剽窃我的作品,但是又剽窃得很糟糕。

        习惯读报纸的人面对真正优美的文笔时,就像聋子进了歌剧院:他们或许会喜欢其中的一两处细节,但却在怀疑“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

        信息指数增长的时代,就像是一个说话不能自制的人:他越嘟囔越多,听他说话的人却越来越少。

        绝大多数所谓的“作家”坚持不停地写作,是为了有朝一日找到点儿值得写的东西。

        今天的作家通常有两种:要么清楚地描写自己不了解的主题,要么模糊地描写自己不了解的主题。

        信息丰富的黑暗时代:公元2010年,仅在英语国家就有60万本新书出版,其中只能摘录出寥寥几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相比之下,公元0年,新写出来的书只有很少的几本,但其中充满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话。

        过去,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约有1/1000的人有足够的文化,值得与之对话。今天,文盲率大幅度下降,但由于社会进步、媒体和经济的影响,只有1/10000的人值得与之对话。

        愚人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意识不到你不喜欢的东西可能别人喜欢(所以你今后也有可能喜欢),反之亦然。

        像一个行动主义者那样思考,远不如像一个思考主义者那样行动危险。

        文学在掩饰恶行、缺陷、弱点和混乱时会获得生命力,而在说教时则会丧失生命力。

        普遍与特殊

        我靠自己学会的东西,到现在还记得。

        一般人会在不同的故事(以及情境)中寻找相同点,高人会在相似的故事(以及情境)中寻找不同点。

        要理解普遍与特殊之间的区别,可以考虑一下,有些人穿衣服是为了取悦某个特定的人,而不是所有人。

        我们会不自觉地放大自己跟朋友的相同之处,跟陌生人的不同之处,跟敌人的相反之处。

        许多人是如此缺乏独创精神,以至于他们需要去研究历史,寻找哪些错误是自己可以重复的。

        人们认为有害的东西,肯定在某些情况下是有益的;认为有益的东西,肯定在某些情况下是有害的。系统越复杂,“普遍规律”的效应就越差。

        傻瓜把特例当成惯例,书呆子把惯例当成特例,有些人两样都犯,聪明人两样都不犯。

        你想做你自己,表现出独特性;群体(学校,规矩,工作,科技)则想让你做大众的一分子,完全没有自己的特点,哪怕得为此把你阉掉。

        真正的爱是特殊性对普遍性的胜利,也是无条件对有条件的胜利。

        被随机性愚弄

        不要消除别人的幻觉,除非你能用另一个幻觉替代它。(但也不必太过努力,新的幻觉用不着比原来的幻觉更有说服力。)

        悲剧之处在于,你以为是随机的东西大都在你的控制之内,反之亦然。

        傻瓜认为自己是特殊的,别人都是普遍的;聪明人认为自己是普遍的,别人都是特殊的。

        医学之所以能愚弄人们如此之久,是因为它会把它的成功彰显出来,把它的失误(在现实意义上)埋葬掉。

        愚人的陷阱是,你会关注你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事情,而不是反过来。

        中世纪的人是一台他不了解的简单机器上的螺丝钉,现代人是一台他自以为了解的复杂机器上的螺丝钉。

        信息时代的灾难在于,信息的害处远比它的益处增长得快。

        思想清晰是勇气的结果,而不是反过来。

        绝大多数沉迷于信息—网络—媒体—报纸的人都很难接受,获得智慧的(主要)方法是从头脑中除去垃圾信息。

        聪明人能容忍别人的小缺陷,但不能容忍别人严重的自相矛盾;弱者能容忍别人严重的自相矛盾,但不能容忍别人的小缺陷。

        随机性跟复杂的、未知的、无法了解的有序性看起来好像是一回事,有序性跟艺术的随机性看起来好像是一回事。

        (摘自《随机生存的智慧》,中信出版社2012年7月版,定价:35.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