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思考:
1.开车要驾照,开店要执照,结婚、生孩子都要证明,那么,做好父母是否需要一个执照呢?
2.做父母,到底意味着一种必须承担的责任,还是一种天经地义的权利?
3.孩子是属于父母的吗?他(她)到底属于谁呢?
4.父母对孩子的伤害,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5.为什么必须坚决向“虎妈”和“狼爸”说不?
在豆瓣网上,有一个小组非常火热,那就是名为“父母皆祸害”的小组。“父母毀掉了我的自信心!”“我差点被老爸从阳台扔下去!”“我们的父母大多不懂得自我反省……”一个个尖锐的话题,如石激浪,反响热烈。正如网上有人描写的那样:“这里到处都是痛苦的哭泣和哀号,这里充满着绝望的求救和呼唤。这里的生活暗无天日、孤立无援,这里随时都可能有人受伤致死、有人放弃生命。”而小组成员受到的恰恰是来自父母的伤害。我希望做父母的人,有空都能去那个小组看看,了解一些孩子的真实想法,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
在这个小组发帖、回帖的,多为80后、90后的人,他们在成长中都受到过父母很多的伤害,有些创伤性记忆已成为他们生命中最痛苦的一页,使他们长大后也无法释怀。为此,他们很多人一生都走不出那些阴影,在生活中备感痛苦、绝望和失败,有些人甚至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丧失了生活的勇气。
每当我看到那些帖子,我的心都忍不住颤抖。这是人世间最恐怖的一幕场景:父母对孩子的伤害,使幼小的心灵从此失去阳光。这个世界上从此又多了一个不幸的人。由于这些伤害多发生在年少时,所以记忆最为久远、深刻,又发生在至亲之间,所以折磨最为痛苦、惨烈。它们留下的伤口是最深的、最难痊愈的,也是最不愿意向人启齿的。
很多家长可能以为孩子小,打一下,骂几句,孩子恐怕过些日子就忘记了。其实,这是一个大误解!孩子,实际上比大人要敏感得多,记忆要深得多。很多事情,大人可能没当回事儿,过几天就忘了,但孩子却记得很牢。特别是伤害了他的自尊心、让他感觉委屈和恐怖的事情,都会在他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印记,很多记忆还会变成一辈子的伤痕。另外,孩子毕竟年幼,他们对事情的理解和看法,会比较片面、幼稚。有些事情原本没那么严重,但被他们的小脑袋想得太过严重了,从而在成长中留下一个难以化解的阴影。
这些受伤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大多有一些或轻或重的心理疾病,建立不起对世界、对他人的信心与爱,缺乏安全感,自卑、孤僻、嫉妒、狭隘,有些甚至变得凶狠、暴戾。更为可怕的是,他们自己做父母后,又情不自禁地模仿起父母从前对自己采取的那种粗暴可怕的教育方式,在子女的身上施加了相似的伤害,从而使得这样的悲剧一代一代地“复制”了下去。
怎样才能斩断这个可怕的恶性循环式的链条呢?
我想,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斩断悲剧的“根子”所在,做一个够格的好父母。
那么,这个“根子”到底是什么呢?从所有被父母伤害的这些孩子的回忆中,你不难找到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的父母抱定一个观点:孩子既然是我生、是我养的,那么我对孩子就有天经地义的支配权利;无论我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都是无可厚非的;我怎么对待孩子都是我自己的事情,都是我的权利所在——父母到底是天经地义的权利所在?还是必须担负的责任所在?
我以为,这里关系到对父母的一个基本认知的问题。也就是说,做父母,需要一个最基本的“执照”。
我们都知道,店铺开张要执照,企业挂牌要执照,开车要执照,上岗要执照,夫妻成家过日子要执照,生孩子要执照。那么,做一个好父母,是否需要执照呢?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个问题问得蹊跷。生孩子的执照一领,不就等于领了做父母的执照吗?孩子一出生,夫妻不就自然而然升格做了父母吗?
其实,我想问的是,你们虽然在生理意义上做了父母,但你们是否在心理意义和社会层面上够格做一个好父母呢?——这就涉及到家庭教育一个根本的问题:除了生理正常外,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做父母?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类的所有活动包括认知、情绪和行为。其中,情绪和行为都是由认知所决定的,可以说,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归根到底就是认知的不同。撇开物质条件、内外环境、综合素质、性格修养这些“硬件”“软件”不提,好父母与坏父母的区别,关键还在于基本认知的不同。而我以为,要想做个好父母,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最基本的认知。
其一,做父母绝不意味着对孩子的“恩德”,而只意味着对孩子的责任。我非常认同鲁迅先生在90年前说的一句话:“饮食的结果,养活了自己,对于自己没有恩;性交的结果,生出子女,对于子女当然也算不了恩。——前前后后,都向生命的长途走去,仅有先后的不同,分不出谁受谁的恩典。”这句话虽然听上去有些刺耳,但道理就是这样的。连动物都有生育和抚养的本能,都有舐犊和护犊的爱心,父母在这件事情上,又有多少了不得的大恩大德呢?
其二,虽然是父母的精血孕育了孩子,但从孩子降临的那一刻起,他(她)就是一个独立的人。孩子不属于父母,只属于自己,属于社会。也就是说,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而是暂时寄养在父母身边的未来社会的公民。孩子有和父母一样的人格尊严和自由意志。父母只有抚养、教育孩子的义务,没有剥夺、强迫孩子的权利。
如果父母养育子女,是为了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或者是为了给自己带来什么回报,那么父母和孩子之间还剩下多少温暖的亲情呢?父母又有什么权利,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冠冕堂皇地宣称自己“我一切还不都是为了你好”呢?
实际上,这样的父母是自私又功利的,他们扯一面传统的道德大旗,做出理所当然、古来如此的样子,只是因为他们不敢直面自己的内心,不敢接受任何的诘问,不敢做出深刻的反省,不敢将自己的人生重担完全承担起来。他们通过控制孩子,企图实现自己的愿望,这实际上是对另一个生命的束缚和伤害,而大多数的家庭冲突也由此引发。
我认识一个女人,她在大公司任职,人长得很漂亮,也很聪明,伶牙俐齿,活泼能干,她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赢得很多人喜欢。可是,和她相处一段时间后,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她为人自私冷漠,自我中心,很少考虑别人的利益,对人缺乏真正的感情,与她无法交心。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疏远她,她在单位里显得有些孤立。
读书时,追求她的异性不少,她挑选了一个对她百依百顺又体贴能干的男人,做了自己的丈夫,认识她的人都羡慕她的好福气。可是,结婚没几年,就传来他们吵吵闹闹、分分合合的消息,当然,最后他们还是以离婚收场。
与大多数母亲会在离婚后争取孩子的抚养权不同,她坚决不要刚上小学的儿子。有一天深夜,我接到她的电话,她在电话里,诉说自己很孤单、很苦恼。她跟我聊了很久。她说,离婚的过错全在于自己,因为她太任性、太霸道,从来不考虑丈夫的感受,硬生生将一个模范丈夫,逼得“揭竿而起”。
她说,自己这种性格,全是父母造成的。因为她成长在一个特别暴戾、冷漠的家庭,从小,她感觉不到父母的一点温暖,犯一点点小错,就会招致父母的毒打和辱骂,有时,父母还会因为心情不好,无缘无故拿孩子撒气泄愤。而且,她的父母之间,也缺乏感情,几乎是一天一吵、三天一架。她们家三个孩子都是在一种战战兢兢的环境里长大的,缺乏安全感,特别自卑。所以,长大后他们都很难相信别人、相信感情,甚至将别人的一切关心和感情,都视为虚假、做作,心里非常厌烦、排斥。
她说,他们家三个孩子长大后,家庭生活都不幸福,她哥哥结了两次婚,离了两次婚,妹妹至今未嫁。三个孩子,都选择了远离父母,在外地工作。
最后,她哽咽地告诉我,说自己把儿子留给丈夫,并不是自私自利,怕带孩子麻烦,而是害怕儿子在自己身边,也沾染上了坏情绪,学到了自己身上那些不好的性格。
我劝她原谅自己的父母,从幼年的创伤记忆中走出来,重新调整心态,学会爱与被爱,相信他人,以一种积极开放的心态对待生活。她悲伤地说,哪有你说得这么容易呢?道理我早就明白了,这么多年来,我也一直在努力、在挣扎,但这样的性格已经融进了我的血液里,你能让一个在狼窝里长大的孩子,相信爱与温暖吗?
她的话让我深感震撼。我没想到,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那么大,大到需要你用一辈子的时间和代价去承受。所以,那时我就想:一定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充满温暖的成长环境,让孩子的记忆只有阳光、没有阴影。
最近一段时期,社会上传出什么“虎妈”“狼爸”的报道,也得到了一些家长的响应。我看到一些有关的消息后,有一种非常悲哀的感觉,好像我们的教育走了这么多年后,又大踏步地后退到“封建时代”了。
其实,就算像他们报道的那样,“虎妈”“狼爸”的孩子都成长得不错(实际上,也不知道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心里有没有抵触和伤痕,也不知道孩子们的未来发展会怎样),那也只是教育的特例。他们的所谓成功,只是孩子的自我成功。是因为孩子们本身心理素质极好,特别愿意付出艰辛的努力,天赋也很不错,在父母那么高压、强制、剥夺、侵犯之下,还没有抑郁、扭曲、变态、消沉,还能取得一定的成绩。我觉得,这样素质的好孩子,如果他们的父母能采取更科学的教育方法,这些孩子还能取得更大的成绩,在成长中得到更多的快乐和收获,他们的发展后劲和潜力会更大。
如果“虎妈”和“狼爸”碰到的只是普通的孩子,智力一般或较差,自尊心很强,性格倔强或者脆弱,不肯向家长妥协,那么他们的教育方式,极有可能会给这个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引起激烈的家庭冲突,甚至会酿成家庭的巨大悲剧。这些孩子将来长大后,可能不仅成不了才,甚至都做不好人,一生摆脫不了沉重的阴影和伤痕。
每当我想起“虎妈”“狼爸”的孩子,我的眼前都会浮出这样的画面:马戏团里手拿皮鞭的驯兽师,正在呵斥和训练着他们豢养的小动物,让它们做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以博得人们的掌声。驯兽师是严厉的,而那些小动物们一边做动作,一边还要在心里感谢驯兽师的皮鞭,感谢他们养育了自己,教会了自己各种复杂的特技动作,并不断地说服自己:他们打我们,是为了让我们好……
“虎妈”和“狼爸”的错误,在于他们觉得自己有权利决定孩子的人生,干涉孩子的生活,剥夺孩子的自由,侵犯孩子的尊严。在他们眼里。孩子只是他们的“木偶”,随他们自由支配和摆布。他们把自己的喜好和人生选择强加在孩子身上,将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和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规定孩子的成长,抹杀他们的天性,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进行理所当然的侵犯(不过,他们在孩子身上倾注的操劳和心血,也有值得肯定的一面)。
本来,“虎妈”和“狼爸”,都只是极个别的特殊案例,我们也可以从正面意义上去这样理解:由于他们的孩子心理、智力、性格等基础条件非常好,他们按照因材施教的办法,确定了一个适合他们自己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高压下得到强化训练,加速成长(“虎妈”就曾表示,她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教育方式,主要是针对美国孩子太过放任、自由的现状)。但这种方式只能适合他们那样的孩子,是绝不能推广和借鉴的。他们在教育上暂时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的“幸运”,即他们的孩子性格太温良了,太容易向父母妥协了,太愿意接受“驯服”了,没有什么对抗、逆反或脆弱的表现。特殊的案例,就必须特殊地对待,除非你的孩子也是一个在心理、智力、性格等诸多方面特殊的孩子。
这件事情最大的错误,是新闻、出版、教育等领域,为了一些商业利润或吸引眼球,将其大力宣传,推波助澜。这样,势必会给整个社会及无数的家庭,带来可怕的危害。因为,对于绝大多数具有普通(和较差)智力、普通(和较差)心理素质的孩子来说,“虎妈”“狼爸”无异于马戏团里那些手拿皮鞭的驯兽师!
我曾问过几个亲友的孩子,他们都表示自己如果出生在那样的家庭,一定会选择离家出走或者有其他极端行为。
在“虎妈”和“狼爸”那样的高压教育下,这些普通的孩子失去的可能不仅是童年的快乐,还有宝贵的人格尊严、自由意志。他们或许学不会真正的爱与尊重,形成不了健全完善的人格,形成不了自信乐观的性格。长大后,他们不但可能无法成才,也许一生都走不出这样的阴影,甚至还会把这种阴影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摘自《孩子,我要你快乐:“状元妈妈”倾情揭秘两代人的成长经验》,作家出版社2012年6月版,定价:2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