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社会广角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1年09月01日 星期四

    富人生活

    周 洪 《 书摘 》( 2011年09月01日)

        周洪,平民自救作家代表,因竭力关注百姓生存之艰难,弘扬民众人生之智慧,倡导“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的自救精神而著名。

        富人出书

        外国出书成了富人的事不少。英国1996年评出十位年收入最高的富翁,一名作家位居榜首。

        中国出书致富者寥寥,即便有一些,在富人中也是暗淡无光。中国较多的是富人出书,并且越富越要出,颇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雄心。

        众所周知,在中国出书难,出写自己的书更难。但富人是干什么的,富人就是能知难而进。有钱呀,有钱能使鬼推磨,还怕推不了出版社和文化人吗!

        富人出书,最初是小打小闹的出些吹捧自己和自己的企业的报告文学,在一些文学期刊上刊登,于是就出些不大不小的名。人称这为广告文学,花钱做广告,天经地义,但是以文学的形式做广告,好处太多了。首先是花费少,市价是一个字一元钱,万把块钱就能登个像模像样的报告文学了。另外,在人人痛恨广告的年代,披着文学外衣的报告文学还能令人肃然起敬。文学不受广告法限制,又允许高于生活,在那里,奸商都是有情有义的企业家,难怪富人乐此不疲。

        好花不常开,很快广告文学同广告一样臭不可闻了。一些轻量级的富人就无计可施了。只有一些商业巨子的传记仍能与老一辈革命家的传记比肩,共同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神圣使命。

        后来,有一些富人腻味了让那些不入流的文人写自己,于是就玩票就自己著书立说。特别是有一些致富前的文化人,一直有出书夙愿,或因名气不够,或因才气不够,未能如愿。他们发了,又正赶上出版社改革,只要你出钱,编辑就能陪你玩,于是实现夙愿的条件就被简化为两条:不违反四项基本原则,自己出钱。如此,世称自费出书。

        自费出书的行市一般是十万字一万元,因此,出版社就比较欢迎大部头的,富人呢,就掂量着自己的财力写。不过,凡是自费出书的人,事后都不承认出了钱,这同买车买房的心情不大一样。

        以上种种,都为真正的商人所不齿。商人应该是人格化了的资本,哪能干赔本赚吆喝的事呢。何况,很多人发现,经营图书有利可图。最早名利双收的富人是香港的梁凤仪。她推出了扬长避短的财经小说,征服了许多初涉商海的年轻人。梁凤仪的成功不仅仅是打开了内地的图书市场,而也是让那些清高的知识分子俯首称臣,心甘情愿供她驱使。一时间,出版社争相出版她的作品,甚至闹出版权官司;作家评论家争相宣扬她的成就,一点儿也不文人相轻。终于,梁凤仪就成了琼瑶、三毛之后的又一名在内地家喻户晓的港台女作家。

        这使富人明白了一个真理,眼下的风气是全民傍大款,女人傍男人也傍,而傍得最有成效的是领导。因此,富人声称如今是有钱能使磨推鬼。于是富人出书再也不是花钱玩票花钱买名的事了,而是趁着富人股票高涨,把自己的经历感受收拾收拾抛出去,肯定捞它一大笔。

        现在富人出书在文学界成了不大不小的时髦,富人被称为边缘人,意思是能文能武亦文亦武,这样也能保全文人傍大款的自尊心,不至于过于无耻肉麻。富人在文化人的帮衬下,如虎添翼,已不屑于写些“我的经商生涯”之类的文字,而敢于攀登文学的高峰——长篇小说。一大批业余小说发表后,果然声势不凡,那些舆论拐弯抹角地给读者留下这样的印象,要看经商的小说,不能看文人的,文人懂什么经商,只有商人自己写的小说,才值得一看。当然,看了之后,也觉得不过如此,并没比没经过商的文人好多少。

        我把这类商人写商的书介绍给专心经商的商人,就遭到不齿,说这些人也叫商人。这就使我想起关于蝙蝠混迹于飞禽走兽之间的寓言。

        然而不管怎样,这些书使写书的富人更富,使出书的文人也富了,真算得上皆大欢喜。有人说这些富人出书是附庸风雅,富人们听得一笑,说哪里哪里,不过是风雅附我吗!

        富人教育

        自古以来,只有教育是不分贵贱的。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到武训行乞办义学,教育工作者都在为更多的人能受教育而努力。

        如今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这为每个人受教育提供了机会。市场经济发展后,教育也部分走向市场,于是同其他行业一样,教育也有了贵贱之分。这就是最近出现的贵族学校。

        贵族学校是随着中国第一批“贵族”形成,应运而生的。记得五年前,一个书商朋友告诉我,现在图书不好做了,他准备改做教育。他与一家大公司联手,办了一所贵族学校。

        所谓贵族学校,实际上就是自费学校。这类学校的收费对普通百姓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贵族学校的收费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学费、赞助费。学费,每年约万元以上;赞助费,少则一万五,多则十万。

        朋友说,现在社会上大款越来越多了,他们比一般人更看重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国立重点中学,一般还不好意思向大款子女网开一面,当然也是怕影响升学率,砸了重点的牌子。有眼光的商人看到教育领域中的投资潜力,就开始创办为富人子女服务的自费学校。

        朋友办的贵族小学,非常顺利。他每收一名学生,要收一次性赞助七万元。由于朋友办学较早,轻而易举地招了1000名学生。仅赞助费就收了七千万,再加上学费,建校的全部投资一次性回收,还绰绰有余。以后每年再招生的收费,就是纯利润了。

        由于办贵族学校有暴利可图,又因是办教育,钱赚得高尚,所以一时间办贵族学校成风,有条件要办,没条件也要办。一度学校质量下降,名声受到影响,更麻烦的是,没有那么多的大款子女,贵族学校供大于求了。后经过治理整顿,控制了贵族学校的数量,危机才缓解了。

        贵族学校的提法曾引起舆论的不满,于是投资者就解释,招富人子女入学。并不等于要把他们都培养成富人。相反,学校全面培养学生的德智体三方面素质,效果好于普通学校。现在,官方已没有贵族学校的提法,代之以寄宿学校。

        但是,无论办校的商人如何强调贵族学校的教育质量无与伦比,也不是所有富人都愿意把孩子送到那里去。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如果自己孩子能考上四中、八中、师大附中等一流学校,更是没人愿意把孩子送到贵族学校去。只有当孩子成绩不是一流的,而家长又希望孩子能受到一流教育时,才会考虑去贵族学校。

        贵族学校是富人办来赚富人钱的,所以普通人不关心不过问。据教育局有关领导说,寄宿学校不归教育部门管,目前谁投资谁负责,国家尚无统一部门管理。

        与赚富人钱的寄宿学校相比,许多外企就显得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

        现在高校中已出现上中国学,拿外国钱的问题。某大学每年的五百多万元奖金中,四百万元来自外企;另一所大学三十六项校外奖学金中,二十余项来自外企。两所名牌大学如此,其他高校就可想而知了。

        外国资本家对中国高等教育如此重视,还不是钻我们不够重视,或心里重视,而能力不足的空子,同我们争夺人才。事实也是如此,外企已成为大学毕业生的首选目标。

        我们的教育,从平等的义务教育向有偿教育过渡,因而金钱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至于富人教育的利弊得失,只有许多年以后才看得清。

        富人婚姻

        千万富婆某女士找了个亿万富翁结婚,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新郎送给她9999朵玫瑰。这种浪漫又奢华的婚姻正是富人婚姻的本质。

        今天,人们嫁给金钱已不觉丢脸,也不怕金钱淹没爱情。所以不要说许许多多灰姑娘指望着嫁个有钱人好一步登天,就是早已成名成家的,也纷纷拣个富人嫁了。这算是真正把为富不仁的传统看法突破了。

        富人婚礼像平民一样大操大办,令人不解,难道富人也需向世人表白证明什么吗?后来我听一个嫁大款的女朋友解释才明白了。女朋友说,隆重的婚礼不仅仅是虚荣,是财富的证明,更重要的是让注意社会形象的夫君当众作出正式的承诺,这样会随时提醒夫君自己应负的责任。说来说去,还是安全的需要。同一切投资一样,获利高,风险就大。

        我们本来就有婚礼大操大办的传统。近来,有钱的人多了,大办风愈刮愈烈。前些时候报载浙江一个富人的婚礼,办了无数桌酒席不说,更让人瞠目的是,送新娘的卡迪拉克和奔驰车队,竟全部由私家车组成。上海钢厂的一名工人就此事投书报社,说这个富人婚礼一下花掉几十万元,让人感到社会主义国家已经改变颜色了。这引起领导重视,后来有些省市就规定限制婚礼婚宴的规模,超过多少多少桌,每桌超过多少多少钱,都要重罚。对用车特别是用公车也做了严格限定。也就是说,在我们国家,有钱也不能为所欲为。否则一掷千金会造成环境污染——金钱或意识形态的污染。

        因此,有不少大款就到国外举行婚礼,发达国家的老外,对金钱泛滥无所畏惧,反而会称赞中国改革开放搞得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惊人。

        前不久偶尔翻看到一则征婚广告,某女,年龄30岁,体健貌端,有相当经济实力,有私房私车,欲寻45岁以上的知识分子为伴。

        可以想见,征婚者很可能是一个从事特殊职业的女性,否则不可能30岁就有了“相当的经济实力”让夫婿吃软饭。一个女大款,征婚征到百无一用的书生头上,并且是范进一类老书生,可谓用心良苦。她的决心之大就可见一斑。

        这里倒是透露出一种信息,富人结婚也开始注重婚姻自身质量,而不再考虑经济、知名度等外在因素。这也算是返璞归真吧。

        现在一些富人找对象,条件是善良朴实。告诉他这样就得找村姑。村姑就村姑,结婚又不是选美找三陪。富人什么出众的女人没见过,所以结婚就得找些不那么出众的,才可能死心塌地地过一辈子。不要说富人,普通城里人结婚都出现找外来妹的时尚。

        我们早期的富人同劳模一样,时时受舆论关注,弄得不易过常人的生活。现在富人越来越多,社会司空见惯,富人自己也多了平常心,所以普通人的需要就占了主导地位。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富人有普通人的需要,毕竟与我们不同。我们不是选择的结果,而是没选择的结果。我们倒是想娶林青霞,不怕娶名人的麻烦,然而没门!富人娶村姑,是在也可以娶林青霞的条件下,主动娶了村姑,那境界就是不一样。这就像住在桂林的农民,朝思暮想要进城而不得;而城里人朝思暮想的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摘自《周洪旧说》,九州出版社2011年1月版,定价:48.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