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百科视野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0年12月01日 星期三

    人生是提升心智的过程

    [日]稻盛和夫 著 吕美女 译 《 书摘 》( 2010年12月01日)

        直到出现所谓的精神医学,人类的“意识”才被医学界认知和承认。但是在意识被确认之前,有关“心智”的研究只在心理学领域出现,未曾纳入医学领域。例如,大多数人都认为压力是造成胃溃疡的主要原因,前人的说法是:“因为太担心,所以胃上开了口,这是无法避免的。”目前,医学界大多已经承认压力是造成胃溃疡的原因,这样的解释之所以会出现,也是基于医学常识的改变。

        事实上,即使不到胃溃疡的程度,多数人也经历过紧张、担心时,胃会隐隐抽痛的情况,医学上也曾出现在承受一周的压力后就导致胃穿孔的例子。

        实际上,胃壁是人类内脏中最强韧的部位,因此能够忍受强烈胃酸的侵袭。然而如此强韧的胃,为何会轻易地被“担心”的情绪所破坏?理由在于“担心”这种意识,可以削弱胃壁防止胃酸侵蚀的抵抗力,导致胃部细胞被有如盐酸般强烈的胃酸所破坏。换句话说,意识可以破坏细胞的说法是成立的。

        此外,传言已故的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经因为担心经营问题,而担心到出现“血尿”的症状。可见不只是胃,人类身上拥有的数十兆细胞都可能因为意识而活络或衰败。尽管肉眼看不见意识,但是意识却拥有超强的影响力。因此,现代医学已经开始利用新的疗法,也就是通过改变患者的意识,来让病人自己提升体内的免疫力,借此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所谓的“科学方法”虽然被视为解决问题的正确标准方式,但是也仅限于物质文明下的科学。由于人类对精神医学(即意识和心智)的研究仍未臻完善,因此还无法建立符合社会要求的判断基准。故而,与我对谈时,对手难免会抛给我这样的结论:“稻盛先生,你提到意识,但是这并不符合科学,太奇怪了!”

        然而意识并非完全与科学无关,曾有人在著作中强调,所有的现代化科学都是意识的产物。例如,因为有“想在空中飞翔”的念头,便形成了意识,经过无数次的努力终于发明了飞机。因此,我们可以判定:科学在最初时也是由意识衍生而来的。

        我也认为,无论物质文明或科学的根本都来自于意识。已故的京都大学名誉教授田中美知太郎,是日本战后极具代表性的哲学家,他曾说过:“所有的发明或发现,是已经被证实的科学,然而在此之前却属于哲学的领域。”例如,伽利略的地球自转理论,起初提倡时引起基督教会激烈的排斥,一直到最后证实“地球的确是自转的”之前,这项事实仍然仅仅被视为人类的哲学或信念而已,而并非科学。由此可证,“心智的作用”也就是意识的存在,才让万物开始运作。对人类而言,意识极其重要。

        如此重要的“意识”,其定义是什么?

        就生理学角度分析,无论意识、意志或思考都出自脑细胞的作用。但是,我认为除此之外,还应该包括人类与生俱来的意识和意志。

        话虽如此,但我也无法提供确切的证据,只是从儿童发育的过程中,我曾观察到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例如,随着生物学上所描述的成长,孩子的脑细胞变得发达,也产生了智慧,接着能够像成人一样说话;但是有时候,在他们成长和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却能够说出父母或周遭大人并未教给他们的事物或概念。这种少年老成的现象如果发生在不到三岁的小孩身上,父母通常会很惊讶,而这样的例子确非少见。

        虽然我了解这可能被视为非科学的思考,但是根据以上的观察,我认为孩子们的成长除了依据脑细胞的发展学习知识之外,也有可能是一些“原本就存在的东西”让孩子们说出了那些话吧!也就是说,平常我们是根据脑细胞的指令,才会从嘴里吐出想说的话,但是偶尔也会因为“原本就存在的东西”给予脑细胞以刺激,而说出某些话,这样的可能性也应该是存在的。

        就算这种可能性存在,到底“原本就存在的东西”所指为何?我认为就像方才提及的,它就是形成人类根源的宇宙意志。在人类有轮回转世的前提下,我相信人类会承袭过去的经验和意识,这些过去的意识应该也是“原本就存在的东西”。

        人类将自己承袭的经验和意识寄放在父亲、母亲的精子与卵子中,由于深深地潜藏于内部,表面上无法看出。然而有时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就像突然涌现的山泉水般汨汨流出,这也就是为何有些小孩能说出父母未曾教过的话。

        这样的道理也能用来说明“良心的呵责”或“良心发现”等种种现象。人类自出生到死亡一直在累积经验,而脑细胞的工作就是不断地反应这些经验。因为脑的作用,人类才有喜、怒、哀、乐的行为反应。

        我想“良心的呵责”或“良心发现”,其实是来自过去累积的“原本就存在的东西”,也可以说是承袭自前世的人格特质。当提出指责:“这样的行为不奇怪吗?”脑细胞的意识就产生反省:  “糟了,大事不妙?”这不就是所谓的“良心的呵责”或“良心发现”吗?

        我将宇宙意志和前生形成的人格,再加上此生获得的经验,总称为人的“意识体”,也就是灵体。人类的肉体毁灭——通常称为死亡的时候,人类的意识体才会脱离肉体。

        当我往生迎接死亡时,如果被问到:“你此生到底有何作为?”我会如何回答?或许我可以说:“我创办了京瓷,是一个大企业。”然而如果人只有意识体而失去肉体时,这些东西根本不代表任何价值,就算拥有几千亿的财产,也不具备任何意义。

        那么,什么才具有价值?我认为,是一个人此生所拥有的人格、人性、灵魂或意识体。因为只有这些东西不会随肉体的死亡而消失。我也认为,往生时能得到这样的风评:“你一生努力不懈,不断提升自己,以至拥有如此高尚的品格。”才是人生最大的价值。总之,我们为何生而为人?理由很简单,就是要利用此生提升自己身为人的品质。

        也有人将“提升人性品质”用各种不同的语言表达,例如,“让心更单纯”、“让心更美”、“让心具有更丰富的思维”等,然而,我觉得有一种说法更恰当:“让心智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因此,我们可以用句很贴切的话形容人生:“人生是提升心智的过程。”总之,人生只是宇宙造物主赐给人类用来提升心智的修炼场,也就是佛教所说的修行道场,别无其他。而我们眼前这一世所经历的全数体验,也都是宇宙造物主为了塑造我们的人格,利用种种不同的道具给予我们的训练而已。

        例如,就创业者而言,没什么比事业上轨道、企业成长更令人期待了。但是我并不认为事业失败、让企业倒闭的人就代表其人生是失败的,而是造物主为了帮助个人向上提升自己的人性,制造出很多穷困潦倒的窘境,来考验人类能否在逆境中继续奋斗,并保持屹立不倒的意志。

        虽然这样的考验都是基于造物主的爱,但是也有一些人在遭受打击时意志动摇或崩溃了,或许还有一些人竟致走上了自杀之路。当然一定也有一些人能勇于面对眼前的悲剧,接受现实,并通过披荆斩棘的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性。

        事实上,并非只有失败才是考验,成功同样也是一种试炼,造物主也会利用成功来考验人类。

        例如,有些人成功了,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态度变得傲慢无礼,这就表示其人性堕落了;但也有人成功了,同时领悟到单凭自己无法有此成就,因而更加努力,也因此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人性。无论成功或失败,都是造物主给予的功课,并借此观察人类如何去战胜二者带来的考验。无论成功或失败,真正的胜利者都能利用造物主给予的机会,磨炼出纯净美丽的心灵,不能利用这个机会的人才是真正的失败者。

        例如,我们所熟知的海伦·凯勒身上背负着“盲、聋、哑”三层痛苦,照理说,她如果因此埋怨父母、命运、甚至上帝都不为过。或许拥有和她一样遭遇的人之中,也会有人发出这样的悲鸣:“我又不曾做过坏事,为何会遭此厄运?”甚至因此含恨、抑郁而终。但是海伦·凯勒却在该怨恨的时候,完美地战胜了考验,并且用更大的爱心去照顾那些比自己更不幸的人,从而在她的生命过程中塑造出伟大而完美的人格。

        此外,如果你阅读过年轻残障作家乙武洋匡的著作《五体不满足》(此书本刊曾有选摘——编者),一定会被乙武的阳光个性所吸引。他的父母足为典范,而他本人的灵魂更充满光芒。他面对任何情况都心存良善的意念,永远不服输地奋斗与努力。

        宇宙的造物主将种种考验加诸在人类身上,然后观察他们如何面对考验、提升自己的心智、净化自己的意念。就此点而言,人生可以说是专门为心的修行而设立的道场。

        释迦牟尼针对人生有“诸行无常”的教诲,意思是说,所有的东西是无法保持不变的,在千变万化中充满各种艰难的考验。鉴于此,他认为人生充满痛苦。

        释迦牟尼所言的“苦”,包含的不只是前面提到的失败或苦难,也包括成功。因此就某种角度而言,成功也是一种苦难,人类必须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才能克服这种苦难。假若不能理解这层道理,即使成功了还是无法满足,而沉醉在无穷的欲望中,那才是人生中的大不幸!

        (摘自《人为什么活着——稻盛和夫的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版,定价:29.8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