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回眸
报 纸
杂 志
光明网
书摘 2010年08月01日 星期日

回顾中国与世博会的牵手过程,从观望者、尝试者、参与者直至主办者,中国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每一次亮相世博都浓缩了时代的印迹。中国牵手世博会的历程,从一个方面叙述了一个国家与世界的故事。

中国牵手世博的足迹

俞 力 主编 《 书摘 》( 2010年08月01日)

睁开眼——1851年英国伦敦世博会

    1851年5月1日,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正式开幕,超过五十万人聚集在海德公园四周。世博会的举办场地水晶宫内挂满万国彩旗,参观人流摩肩接踵,各种工艺品、艺术雕塑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虽然当时的清政府将世博会看做“炫奇会”或“赛奇会”,不以为意,但这并不妨碍世博会里出现中国展室、中国展品以及中国人。

    在保存的1851年世博会全景画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有关中国部分的参展内容,这幅画也成为记录中国参加第一届世博会的一件珍贵史料。画中间的上半部分,有一块小小的匾上清楚地标示着“CHINA”字样。匾额下面的画面真实地展示了世博会期间中国展室的展览情况。从画面上可以看出,中国展室的位置在水晶宫侧廊的南面,它的左边是突尼斯展室,右边靠近水晶宫KENSINTON路门口。与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相比,中国展室所占面积很小,规模与突尼斯、巴西、罗马等展室相差无几。

    中国展室中的展品包括:广口大对瓶、穿官装的中国官员像、青铜器、中国瓷器、屏风、椅子、象牙雕刻、大理石群像等。显然,画面展示的只是展室中的大件物品。实际上根据文献记载,当时中国展室的展品还包括:上海荣记行的丝绸样品、景德镇制瓷原料、植物蜡、棉花、木材、翡翠制品、硬煤和珍珠雕刻、蜡烛、蜜饯、雨伞、拐杖、茶叶、文具箱等。

    1850年12月21日,英国侨民在上海编辑出版的英文报纸《北华捷报》刊登消息说,本报呼吁上海商界为世博会选送展品已经很久了,但只有英、法、美三国领事和少数商人响应,大多数人对此漠不关心。但是翻遍1850—1851年间的《北华捷报》、《中国丛报》,也没发现在华的英国官员和商人们组织参加世博会的历史记录。

    事实的真相就是,由于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没有亲自参与第一届世博会中国展览的筹备工作,一些英国商界人士就越俎代庖,在第一届世博会上推出了一个“中国展览”。这就成为如今我们在这幅世博会全景画中看到的“中国展览”。

    1851年,还有一位中国生意人凭着特有的商业敏感自发参与世博会,那就是来沪闯荡的广东商人徐荣村,他偶然获悉英国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消息,立即将自己所经营的“荣记湖丝”打上12包,装上货船,紧急运往英国伦敦。这个当时还不到30岁的小伙子绝对想不到,就是这12包远渡重洋送展的“荣记湖丝”,将中国与世博会的渊源风光地锁定在初始。

    最初,由于包装不够精致,“荣记湖丝”遭到冷遇,但好在世博会的展览时间长达数月,褪去包装,“荣记湖丝”历经半年之久,仍然簇新质佳。经过反复比较,“荣记湖丝”的各种优点逐渐显现出来,受到众人的青睐。最后评选时,评委会的评语是:“在中国展区,上海荣记的丝绸样品充分显示了来自桑蚕原产国的丝绸的优异品质,因此评委会授予其奖章。”就这样,众评委一致“推君丝为会中第一,中外人无异词”。

打开窗——1873年奥地利维也纳世博会

    直到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中国才有了以官方名义正式参与世博会的记录。但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处于与世隔绝的封闭状态,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人们安于现状,甚少与外界交流,有能力办理外交、参与国际性活动的人才寥寥无几。同时,由于财政短缺,缺乏参展所需的大笔经费。于是,此次世博会的成功展览是因为以洋员为主体的晚清海关经办展览事务的结果。

    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从5月1日持续到10月31日,历时6个月,参观者达674万人。中国的参会代表团成员有包腊、德璀琳、汉南、杜德维、葛德立等清一色的外国人,当地报纸称“在包腊出色的组织下,中国展厅在各个方面都获得巨大成功”。

    世博会展出约26000种展品,其中有远古时代的生活方式,如新石器时代的居所、器物,这方面来自中国和日本的炫目的器具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世博会参展的中国展品有10年中国通商口岸贸易统计里包含的各类样品和标本,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以津海关为例,展品有米、煤、玉、茶叶、樟脑、白糖、冬菜、烟丝、牛毛、毛毯、银鼠皮、白兔皮、火石、蒙古皮帽、各种泥人、轿车、胡琴、刀、触板船、捕鱼用具、祭器、灵牌等。再以江海关为例,参展品有铜条、钢、八角、犀角、蛇皮、松香、桐油、三白、青梅干、干贝、回布、地花布、草帽辫、纺绸、腰带、套裤、木鞋、针、茶壶、烟盒、沙船、景泰蓝盒子等。

    各口岸海关还收集了来自不同阶层的中国民间展品。其中粤海关收到民间展品最多,有一位满族将军收藏的6套兵服和16件军旗,瑞记洋行的灯笼和一整套展示中国丝织过程的模型,丝绸商阿锦的各类丝织品。其次是浙海关,送出包腊借到的领事斯焕收藏的中国鸟兽和从一个太平军首领苏王处拿到的雕刻屏风与嵌板,还有各种木雕家具、画框、鞋子、浙江省各地风物照片等。还有一些海关职员的展出品,如九江海关税务司葛显礼送去一套79个皇家婚礼用的陶器;副监督熊蜜送出桂花、木耳、普洱茶、茶菇、蕲蛇、被面、巴缎等。

    中国展品全方位地展示中国的经济状况和悠久的文化,“凡来观者,交口赞誉”,而“西人之所称道者,苏杭等处之绸缎居最”。海关税务司,极受优礼,税务司们注重自己形象,穿着特制的海关税务司服装,把海关制作的中国赴维也纳世博会参展展品目录和中国同上口岸十年贸易资料散发给各报、各学术团体和显要人物。他们还拜访了到中国展区参观并极赞中国展品的波兰国王,受到波兰君主的“优礼相接”。世博会闭幕前中国参展团举办的盛大的音乐招待会,也轰动一时,不同凡响,维也纳歌剧院的所有明星都登台献艺,当地报界称这是当年最精彩的一场演出。

    此次世博会,对于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虽没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但必然引起中国人的反省,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激发中国人的商业意识和民族意识,感受从欧美扑面而来的激烈竞争的商战气氛。

推开门——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

    光绪二十八年六月(1902年7月),美国总理会务大臣巴礼德来到中国,要求觐见清朝光绪皇帝,为庆贺美国购得路易斯安那100周年,准备召开圣路易斯世博会。随后,由外务部带领觐见,巴礼德当面向光绪皇帝发出邀请,并得到皇上允准,届时简派大员前往助会。巴礼德的这一外交举措,极大地推动了故步自封、对世博会持观望、犹疑态度的晚清政府,同时也为主张“实业救国”的官员、商人、有识之士能够顺利走出国门,到大洋彼岸看世界,疏通了道路,开辟了途径。

    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于1904年4月30日隆重开幕,会期至12月1日,历时约7个月。它被视为中国政府首次正式参与的世博会。当时清政府相当重视参展,花巨资修建了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中国村和中国展馆,派出由溥伦和黄开甲分任正副团长的政府代表团出席开幕典礼,在直隶、山东、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广东、浙江、安徽、福建11个省筹集75万两库平银作为参赛经费。中国政府参加本次世博会共花费170万(龙元)。

    对于参赛商品,由琼、粤、潮、闽、浙、杭州、江、金陵、芜湖、九江、江汉、宜昌、重庆、天津14关口出口,全部免税。这极大地鼓舞了各地官私商人,他们“或挟资前往专事考求,或办货同行兼图贸易”,十分踊跃。溥伦呈报的赴赛商人名单,就有王福泰等75人。上海南洋公学会按照全堂建置形式制成一具木质模型,送往美国世博会场陈列,各国观赛者莫不称羡。

    中国物产丰富,历史悠久,虽然没有工业革命的产品参加世博会,仅凭小农与家庭手工业的结合,湖北的茶叶、江西的瓷器、浙江的丝、茶等,在圣路易斯世博会获得头等赏牌9个,江宁的花缎、江西的夏布、四川的货物等,获得金牌9个以及银牌3个,纪念牌11个,共计32个;中国政府及官员获得头等赏牌16个、金牌20个、银牌23个、铜牌12个、纪念牌5个。

    特别是由美国女画师凯瑟琳·卡尔为慈禧太后所作的油画像,在圣路易斯世博会期间,由专人护送到美国,在美国国家画院正厅悬挂,供世人瞻仰。大清国太后圣容让洋人瞻仰,这一举动打破了中国几千年传统的封建礼教所奉行的妇女不能在大庭广众下抛头露面的习俗,创中国封建王朝之最。圣路易斯世博会闭幕后,驻美大臣梁诚将慈禧太后油画像赠与美国政府。

    晚清政府派员参加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其派员品级之高、赴赛商人之多、赴赛经费之充足,都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而在发展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友好往来、扩大我国物产在世界各国的声誉、提高中国民族资本工商业的社会地位方面,也留下深刻痕迹。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孙中山先生也曾亲历此次世博会。1904年8月18日,正在美国开展革命宣传的孙中山先生抵达圣路易斯,直至9月1日离开,世博会期间,孙中山与在美华侨黄三德前往游览参观。孙中山先生这样评价圣路易斯世博会:“此会为新球开辟以来的一大会。”

伸出手——1982年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

    从1939年美国纽约世博会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和世博会渐行渐远,有过一段分离的时期。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特别是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逐渐融入世界大家庭,世界对中国的瞩目也与日俱增。

    1982年5月1日,诺克斯维尔世博会在美国南部小城诺克斯维尔举行。这是一届典型的美国世博会,娱乐、美食、狂欢、购物、猎奇,这些20世纪80年代美国民众喜爱的生活内容都一一展现。诺克斯维尔世博会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选择了影响深远的主题:“能源——世界的原动力”。这届世博会的圆形会标象征着一个红色燃烧的火焰,体现了以能源为主题的深刻含义。

    那时,美国人民对中国当时的现状还不太了解,美国政府甚至不知道同中国哪个部门进行联系,后来是通过美国纽约中华总商会的会长应行久先生找到时任中国驻美国大使柴泽民先生,又由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出面,落实到中国贸促会负责此项工作。当得知中国确认参展世博会的消息后,美国政府和该届世博会的组织者都非常高兴。

    1982年的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大型世界展览会上的首次亮相,这对中国而言是一次颇具深意的转折点,经历了多年风雨洗礼的中国在几十年后重返世博会舞台,预示着这条东方巨龙的苏醒。

    在这次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建筑由美国方面提供,用今天的眼光看仿佛是一个大的集装箱盒子。内部的四面墙全是涂成黑色的瓦楞金属板,室内有空调和烟感喷淋。中国馆的外面立有一个大方塔,方塔上面是一个类似四角亭的双层帽梁。塔身四面的字体分别是红色中英文的“中国”。在中国馆入口处还有一个带着梁枋彩画的大门。方塔和大门设计制作的尺度都非常大,感觉非常气派,橘黄色琉璃瓦屋檐的颜色和红色柱子的形状,明显带有新中国十大建筑的特征。

    虽然当时的世博会远没有现今的规模庞大,但中国此时面对的已非传统意义上展示发明创造产品、商品的世博会。崭新亮相的中国馆的布置中,以工艺美术品为主,辅以新能源技术。因为是以能源为主题的博览会,中国广大农村推广卫生能源的沼气炉就成为当时与主题最为贴切的展品。沼气池就建在中国馆的外面,同时还陈列有轻便、精致的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太阳能航标灯、太阳能电围栏、沼气利用等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能源技术。展厅内主要陈列中国的传统工艺品、轻工用品和纺织品。中国馆的布展和陈列手法仍然非常简单,是以方钢玻璃柜和木制展台的各种组合为主。玻璃柜中的小道具主要是玻璃支架、多宝格、尼龙丝吊挂和各色的尼龙纱作背景和衬布。展品有景泰蓝、瓷器、玉器、象牙雕等工艺品和轻工产品以及由中国带去的10块真正的长城砖、西安出土的秦兵马俑和一辆战车,这些都是国宝级的文物。而在一幅气势磅礴的巨幅长城照片下面陈列长城砖和秦兵马俑更是独具匠心,中国馆博得了满堂彩。美国媒体评论说:“中国正在利用长城砖同1982年世博会的观众建立友谊。”

    此外,吸引美国观众的还有工艺美术师的现场表演。中国馆的馆内有一个八角亭,亭子里有从中国来的7位工艺美术师表演技艺,制作的有中国画、内画壶、篆刻、瓷刻、绢花、绒绣、地毯等项目。每天络绎不绝的观众将表演区域围得水泄不通,好奇的美国人对神秘中国的认识愿望非常迫切,以至中国馆前排起了长长的等待参观的队伍。当年,在只有18万人口的诺克斯维尔市,半年的展出时间,参观世博会的人数达到了一千一百多万人次。中国馆每天接待的观众近三万人,占世博会日参观观众总数的近四分之一。

    (读者秦国贞摘自《历史的回眸——中国参加世博会的故事1851—2008》,东方出版中心出版,定价:28.00元)

中国牵手世博的足迹
台湾问题与国共内战
苏联放蒋经国回国的内幕
蒋友柏:亲历蒋家王朝繁华落尽
《新青年》:从“普通刊物”到“名刊”
鲁迅与北新书局的关系
晋商朱紫贵:买烟“不差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