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表达感谢是一种教养
最近,在央视新闻网上看到了这样一张照片,一个小男孩和一位中年医生面对面互行鞠躬礼,画面单纯而美好感动了很多人。
原来这个男孩叫军军,今年才3岁,因高烧不退被父母送入医院治疗,入院时意识模糊,四肢抽搐,牙关紧闭。接诊的正是画面里的杨惠琴医生,她迅速将孩子放在治疗床上,把他的头偏向一侧,并撬开其牙关,将自己的手指伸了进去,以防孩子的牙齿咬伤舌头。随后,对孩子进行了退热、镇静等一系列治疗。半小时后,杨医生的手指被咬得发麻,但军军的病情好转了。
两天后,军军到医院复查,父母告诉军军,他的病是由杨医生治好的,示意孩子向杨医生表示感谢。没想到,军军用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表达感谢,那就是一个深深的鞠躬,杨医生被孩子的可爱和真诚感动,也随即弯下腰来,行鞠躬答谢礼。
有人说,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这个画面犹如一股暖流,将在这个严冬里,给很多人以温暖和宽慰,医生的妙手仁心,患者的感激和尊敬,这样的和谐背后,就是大爱的呈现。而我除了感动之外,还从孩子的身上发现了另一种光芒,那就是教养。
对于一个三岁的孩童来说,他的一言一行都是从父母身上学习到的,如果不是父母曾在他眼前示范过,他绝不会知道除了说“谢谢”外,还有另一种更好的方式可以表达感恩,那就是鞠躬。
父母的解释和掩护,正在使孩子成为不受欢迎的人。为什么军军的行为,能在网上引起这么的反响?大概是因为我们平日里很难看到这样彬彬有礼,懂得感恩的孩子,却随处可见张牙舞爪,嚣张无礼的孩子吧。
孩子的教养
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
记得有次我与朋友一起去吃饭,餐厅生意很火爆,大家需要在饭店走廊上先排队等候,所有人都在服务员的安排下安静的坐着,唯独有个孩子在走廊里来回跑跳,喧闹:妈妈,为什么我们需要等?他妈妈不耐烦地回答:是啊,我也不想等啊,那是因为你想吃披萨我们才来的啊?男孩继续纠缠:我又不知道要等这么久(实际上,从拿号开始,他们才等了五分钟而已)。那位在手机里忙着斗地主的妈妈不堪孩子的打扰,拿手一挥算作回应:如果你想吃你就闭嘴,要么你就去找服务员帮忙解?决。
这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听完这话立马像离弦之箭冲到了服务员面前:你给我们安排座位,我们等不及了!没有称呼,没有请求,直接给服务员下达命令。而坐在我身边的母亲却用沉默默许了这一切。服务员说:对不起,我们都是按照顺序安排的,请你再耐心等候,大概十分钟就到你们了。
男孩不从,好像如果听了服务员的话,刚才那一番气势汹汹就白上演了。于是他变本加厉地说:我就是要现在进去,你让我们进去!服务员摇头表示不能。被激怒的男孩朝服务员瞪着眼珠子算作发泄,这时他妈妈终于开口了:你看看你以后不好好读书,就会和她一样,只能做个没有水平的服务员。
那一刹那,服务员的脸红了,旁边等待的食客也向这位母亲投来了鄙夷甚至愤怒的眼神,而我,则为孩子生活在这样一个素养和道德水平低下的母亲身边,感到惋?惜。
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说:“教养,就是圆满的人格。”那么,就这名男孩这样挑衅,目中无人的做法,基本可以推测他即使再用功读书,他的人格也不会是圆满?的。
当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开放社会,随着外来文化的涌入,新时代的父母更加愿意尊重孩子的个性,意在解放他们的思想,让他们获得自由,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也有很多家长走入了误区,拿孩子的顽劣当聪明,将他们的出格行为单纯解释为活跃和外向,却不知,这一切其实已经背离了教养的轨道。
公司的生存潜规则
有教养者请留下
过去听过一句话:有能力者飞得高,有教养者才飞得远。这句话在当今这个唯成绩和业绩论英雄的时代里,似乎轻如鸿毛,格格不?入。
其实不然,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和发展,社会主流价值观是不变的,有教养的人,无论身处哪里,他总能获得与他的人格相匹配的机?会。
某知名媒体在前不久刊载了一则消息,2017年重庆某公司同一时间共招聘了21名大学生,而就在后来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该公司又陆续将其中20名本科生开除,唯一一名大专生却被留了下来。
这是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结果,引起了当地很多媒体的注意,后来经了解得知,被开除的大学生并非能力和水平的问题,而留下来的那位大专生也绝非有什么可靠的后台庇护,而是这个公司有个老员工深知的公开秘密,那就是将教养作为考核新员工的首要指?标。
被开除的员工中,有的目中无人,有的迟到早退,有的自私自利无集体精神,有的仅仅是在餐厅里大声喧哗乱扔垃圾……而留下来的那一位,则正好没有这些不良习惯,个性谦和,自尊自律,懂得保持个人形象又维护集体利益,该公司给他的评价是个有教养,可发展的人。
这样的小概率事件貌似是一种偶然的幸运,实则又是社会规则下的一种必然,正如陈道明所说:教养和文化是两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很没教养。有的人没有太高学识,但仍然很有教养,很有分寸。而后者一定可以因其教养的优势获得更多的认可和尊重。
世界正在悄悄奖励有教养的人
通过重庆辞退事件,让我联想到一个朋友L,他和那个被留下来的员工一样,也是因为自身良好的教养获得了社会给他的独特回报,一次珍贵的工作机会。
L自称从小就是个乏善可陈的人,没有特长和优势,墙壁上寥寥几张奖状,却与名次和三好学生无关,而是劳动积极分子,以及乐于助人标兵之类。他说从小到大,他母亲就教会他三件事,谦让,随和,助人。并且不断在生活中给他做示范,当有人骂他笨的时候,妈妈告诉他那是因为人家不了解他,不必动怒。班级里有个穷孩子想踢球又买不起合适的球鞋时,他妈妈鼓励他拿出压岁钱帮那位同学买了双球?鞋。
出门游玩时,妈妈绝不允许他插队和乱扔垃圾;坐公交车的时候,妈妈总带着他将座位让给老人和比他更小的孩子……
就在母亲的影响之下,L虽成绩并不优异,但人缘却一直很好。大学毕业那年,原以为既没有专业优势,又没有拿过奖学金,一定找不到好工作,然而,就在他拿着毕业证书去复印的那一天,就获得了一个从天而降的好机会。
那天他去复印,而复印店在一个特别小的弄堂里,由于当天复印的人特别多,几乎堵塞了整个通道,而就在队伍拥挤不堪的时候,有个中年人自称要穿过弄堂去对面办事,但队伍里的人都无视他的请求不给他让路,唯独L自发的将身体贴在墙壁上,让出空间给他通?过。
半小时后,L终于复印完了,却迎面撞见刚才那个中年男人,他开门见山地说:小伙子,你的资料我要了,你明天就可以来我公司报到。
原来这个人是一家贸易公司的老总,他们公司本来不需要招聘新员工,但通过一面之缘,他看重了L良好的教养,认定他是个可造之材,所以临时决定将他招进门下。
如今L已经在该公司工作十余年,而且成为了公司的中坚力量。时至今日他懂得了母亲过去培养他的良苦用心,那就是先培养品德和教养,再去精进和夯实能力,这样就能成为一名真正被社会需要的人。
日本的企业家稻盛和夫曾说,一个有教养的人,他既肯在岗位上钻研,又愿意将集体利益放在首位,这样的人天然就具备成功的因素。当今社会,我们都希望孩子更优秀,更出色,但是往往忽略了,教育的根本,是要先育人。正如俞敏洪所说,成长远比成功更重要,培养孩子如同种树,只有先在根上滋养他,然后以品德之养分来灌溉,孩子才能长得枝叶繁茂,离阳光更近一些。(文章摘录自周周的茶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