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人物
    报 纸
    杂 志
    留学 2017年09月05日 星期二

    艺术教育需深入内里 人生则要收放自如

    —专访ACG国际艺术教育集团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张倩(Cici)

    记者_孟蕾 编辑_王阳 摄影_王大鹏 设计_杜亚娜 《 留学 》( 2017年09月05日)

        她说,看到中外电影市场的差距,心里五味杂陈。但正是有差距才会有更大的提升空间,这个市场大有可为。

        她说,不是我选择艺术留学这个行业,而是行业的空白推着我往这里走。

        她说,无论市场怎么变,学生群体怎么变,ACG始终在大平台上秉承匠人之心做教育,这是坚持不变?的。

        她是张倩,是每年送出海外3000名学生的艺术留学机构—ACG国际艺术教育集团联合创始人/副总裁,业界朋友们都喜欢称呼她为Cici。

        从编剧、导演转战艺术教育

        曲线救国助推艺术理想

        2009年,电影史上的革命之作《阿凡达》以2D、3D和IMAX-3D三种制式在北美上映,引起全球轰动。这部电影开创了3D电影史的新纪元。当3D电影时代已经到来,中国电影却还没有做好准备。当时,曾有中国3D电影研究专家发表评论说,即使技术设备可以引进,中国想要拍出《阿凡达》这样的影片至少还要再等50年。

        这给一直以来热爱电影的Cici,带来了很大触动。“举个例子,《阿凡达》用到了面部捕捉技术。机器设备我们可以引进,但不具备将捕捉出来的大量数据进行运算和处理的能力。当国内面部捕捉设备都放在储藏间,蒙着一层灰的时候,国外的技术已经先进到运用三维模型处理数据的程度了。看到这样的巨大差距,我的心情很复杂,可以说是五味杂陈。”Cici说。

        出身编剧、导演行业的Cici,曾作为凤凰卫视和央视的编导和制片人工作在一线。从《综艺新势力》到《走遍中国》再到后来的《交换空间》,Cici在央视所做的工作,似乎与艺术留学教育关联不大。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几位拥有国际艺术教育情怀的发起人,其中既有国际动画界的领军人物之一Robin King,同时也有ACG现任的掌门人张军。Robin King是加拿大谢尔丹学院(Sheridan College,被业界称为“动画界的哈佛”)计算机动画创始人,他曾培养出多位奥斯卡获奖及提名动画导演。“如果说是Robin King成功地用国际创意理念培养出多位艺术人才,那么张军则是让这种重要理念在中国落地生根的关键人物。”Cici提及几个合伙人,依然激动和心存感恩。

        Robin King当时想把创意学院体系引入中国,这与Cici的想法不谋而合。在Cici看来,技术与艺术并举才是电影工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了解国内外艺术教学模式之后,她发现国内的教学模式普遍将艺术和技术分隔开来,这势必会阻碍电影以及其他艺术门类的发展。为此,Cici考虑再三,决定用“曲线救国”的方式,进入艺术教育领域,从人才培养入手,让更多有才华的艺术学生接受国外先进的艺术教育,从而为国内艺术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我可以张扬地出去,也可以收回来。可以做一线工作,也可以退居幕后做教育。”Cici说电影的大环境不是个人所能左右,但从未来艺术人才培养的角度,Cici发现了实现自身更大影响力的可能。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能捺住就成名,Cici的人生从那一刻开始,点横撇捺,收放自如。

        实用艺术领域人才急缺

        出国留学仍是艺术生当下最好选择

        综观艺术教育的大环境,近十年来,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尽管得到了很大提升,但与海外发达市场环境相比,仍存在权利主体保护意识不高、知识产权能力不足、相关法律政策有待完善等挑战。Cici认为,这就造成了原创产品得不到保护、山寨产品层出不穷的窘境,即产品创意无法以相匹配的市场价值来体现,艺术被当作通往成功、多金的杠杆。

        “许多优秀艺术人才放弃这一领域,退而次之的学生顶上去以后,又没有原创作品,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国内培养方式僵化、学科之间交叉度低,而且国内创意环境保护力度不足,国外的产业保护却相对成熟。”Cici向《留学》解释道,艺术留学不仅仅因为国外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更专业,比起国内来说国外的艺术氛围更浓厚、纯粹,相关的产业也更完善,教学资源的分配更加平衡。相比之下,国内缺少良好的保护机制和孵化平台。

        相比十年前,艺术留学的学生数量仍在迅速上涨,十年间艺术留学的人数翻了不止十倍。个中原因,除了学艺术需要开阔视野、行万里路,海外留学成本降低,国家开放程度提高等众所周知的原因之外,Cici还特别提出,当今世界艺术与商业的关系正在回归本位,艺术越来越回归实用的本质,并且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找到了商业化生存的路径。仅从艺术留学的专业分布来看,从传统的建筑、服装、工艺、设计几大留学热门专业,到现在以科技为核心的3D绘画、VR虚拟现实、交互设计等,它们紧密结合了审美性和实用性,艺术已经不仅仅是飞翔在云端的虚无缥缈,而是早已融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当下的艺术留学,不仅包含了过去的纯艺术留学,而且包含了广泛的实用艺术的学习。”Cici说,学科的交叉正在日益增多,不仅是纯艺术生,IT、电子、生物等理工科学生可能在使用艺术领域反而更有优势。这种留学专业背景的丰富性和日后就业的可能性使得更多的学生加入了艺术留学大军。

        Cici相信,出国学习艺术,尽管并不是艺术生唯一的选择,却依然是当下最好的选择。这一点,除了大环境的原因之外,更有中国艺术生自身的特点所决定。

        “艺术学生其实有很多孩子是很‘个色’的,经常把一拍脑门的东西当成个性,把他固执的东西当成对艺术的追求。实际上这都是误区。市场对艺术人才的真正要求,是需要有非常敏锐的捕捉能力、对他所看到的人或者事有同理心。也就是说,‘感同身受’的能力要比一般人强。而国内对于‘技法’的过于看重和长期僵化训练,其实是不利于拓展这些能力的。”Cici每谈及教育的问题,都如开闸之水一般,“艺术学生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事物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领悟能力。但目前大部分艺术生的现状则是,对实用艺术没有清晰的认知,不能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去设计产品,因此在就业市场不受欢迎。这主要是由于国内对艺术专业学生的选拨、引导和长期僵化训练的教育方式等原因导致的。”

        作品集需要时间来淬炼,拒绝过度包装

        “我们是一个教育集团,而不是一个中介机构”

        随着艺术留学市场越来越大,艺术生教育背景日趋多样化,科学技术与艺术理念发展也在快速变化,ACG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变化。十年间,ACG始终立足于艺术教育,对内依托,整合国内艺术教育资源;对外积极引入与国际接轨的当代艺术教育模式,引进美、英、意等艺术院校的专业课程,并由来自国际顶级艺术院校的专业教师团队,采用导师制、小班教学模式,完成教学。

        ACG的艺术教育专业,目前已拓展到影视传媒、应用设计、时尚设计、景观建筑、造型艺术、音乐等五大类,其又下设包括电影、动画、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服装、珠宝、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绘画、油画、音乐制作等五十多个细分方向,确立作品集培训、预科、主题游学一站式服务体系等几条核心产品线,搭建起“艺术专业规划、金牌督导、国际导师推荐、国际产业实习就业推荐”等一揽子艺术生职业发展服务体系。

        为了让学生接触并了解国际最前沿的艺术,看到最广阔的艺术空间,ACG还定期邀请国际艺术大师来中国,举办行业峰会、艺术论坛等艺术专题学术活动,让自己的学生,经常有机会与国际大师面对面交?流。

        ACG目前已在全国21个城市拥有25家VIP中心、20家少儿中心。谈及未来,Cici告诉《留学》,从业务形态来看,不排除ACG会发展成从3岁幼儿艺术启蒙,到留学、就业、创业孵化的闭环产业链的可能性;在将来ACG也可能成立一所国际学校,全方位地充分利用和整合更多资源、提供更好的服务。从教育发展来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Cici则希望ACG能够做成一家百年企业,“过去一百年,我们靠知识改变命运,把人变成了机器;未来一百年,是体验和创新的时代,我们会把机器变成人,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个时代……”有热情和坚持,ACG就能吸引到更优秀的人,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我们专注于精耕细作艺术领域数十年,真正想达到的一个效果是,用匠人精神培养发散型的跨界人才。这其实比单纯的匠人精神又提高了一个标准,因为匠人本身是要专注不变的,而我们要培养的是一群未来的艺术家们、设计师们,他们除了专注于内在能力的开发外,同时需要一个平台,需要外部更加丰富的信息、更大的视野。”

        也是这个原因,Cici和她的同事们不愿意接收当年申校的孩子,或者要求“短平快”留学的孩子,同时也建议艺术留学规划要趁早。Cici始终强调,ACG是一个教育集团,而不是一个中介机构。“教育集团是一个让能上B类学校的孩子升入A类学校,而让C类的孩子也有机会冲到B类和A类学校,其本质是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整体艺术素养,而不是单纯短期的技能培训、外表的包装。”

        有一个例子或许值得参考。ACG在创立初期曾选拔了20名学生进行艺术培训,直到今天依然在追踪他们的情况。其中的两个学生后来选择了出国留学,其他学生均在国内艺术领域发展优异。Cici告诉《留学》:“追踪数据表明,20名学生经过知识结构的调整和整体艺术素质的提高后,职业瓶颈要相比同龄人来得更晚一些,他们在职业生涯当中都走得更长远一些。”

        2017艺术教育再升级

        高端精英计划吸睛

        2017年可谓是ACG长足发展的一年,新项目遍地开花,不胜枚举,低龄和高端是其中的关键词。而最能针对低龄群体做整体创意素质提升的项目则非“奥斯本A+精英计划”莫属。

        获得斯坦福大学K12教育研究院认证的“奥斯本A+学院”创意思维体系,在这个精英计划中,可谓是得到充分的体现。“低龄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专业不聚焦,或者聚焦度不足,这给传统的作品集培训业务带来困扰。而未来具体的程序化工作都可以交由机器完成,而进行设计与创新的人们所需要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Cici与《留学》读者分享辅导低龄学生的心得。

        同时也自豪地介绍ACG如何开发热爱艺术的低龄孩子的天赋和才华,如何通过创意探索课程帮助学生塑造敏觉力、培养变通力和创造力来探寻学生的创意才能;同时在视野拓展、头脑风暴、创意构思以及配合多媒体技术课程开发学生创意思维;而艺术能力拓展则从前期的性格测试、色彩认知开始,通过手工完成多种材料的尝试,把孩子脑子里的想法,通过视觉、空间、装置的形式表现出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养成探索、思考的习惯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低龄孩子高端艺术留学,重点在于拒绝揠苗助长,要‘顺势而为’地做引导式成长。”Cici谈起ACG的新项目总是如数家珍。

        在为学生的创意能力和知识结构打好基础之后,如何给学生创造参加国际知名比赛的机会成为下一步艺术发展的关键。为此,Cici推荐之前就已经送出国的学生参加电视台的魅力达人秀,通过提供产业资源和搭建平台,以此提升学生专业背景,鼓励学生参加行走的课堂—海外小学期项目,英美名校的暑期学院、意大利文化艺术之旅,增加实践经验、开阔视野,切身体会海外艺术留学的真实生活。

        问及如何做到“高端”,Cici笑了,她说:“或许很多家长对于高端的期许是‘顶级名校’,而所谓顶级名校就是罗德岛设计学院或者卡耐基梅隆?其实当你真的坐下来与家长沟通时才发现,他们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对于孩子未来的担忧。这种担忧绝非能不能读名校这么简单,还涉及到未来的职业规划。因为成功留学不等于留学成功。”而在ACG,Cici和同事们践行着“塑造每个孩子的与众不同的核心竞争力”的宗旨,避免让有艺术天赋的孩子误入“曲高和寡”的生存状态,让孩子们尽享艺术。

        与此同时,勇于改变常规的教学模式,推出“行走的课堂—海外小学期”游学项目,为学生提供非母语国家、非留学目的国的第三个国家学习经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背景提升机会。在“意大利欧式建筑研修营”和“意大利艺术学院竞考团”中,无论留学哪个国家,学生都可以聆听意大利美院教授的亲自授课。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海外旅行,也不是游学空壳,而是带给学生真实体验。项目结束后,很多学生跟我说想到意大利学习艺术或者语言,长达12天的游学经历让他们的思维更加开阔。”Cici告诉《留学》记者,学生每天浸泡在充满历史厚重感的中世纪教堂和博物馆,聆听来自意大利美院的资深教授讲解几千年前的艺术成就和过往历史。学生在行走课堂中,少了以往对于艺术史的陌生距离感,多了一份对于历史的尊重和敬仰。

        采访摘录

        Q=《留学》记者

        A=ACG国际艺术教育集团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张倩(Cici)

        Q:什么样的艺术留学才算是成功的艺术留学?

        A: 我们的宗旨不是成功留学,而是留学成功。ACG给学生提供从升学指导、背景提升、作品集培训、职业规划、实习就业、个人展览、回国创业等一揽子闭环服务,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源。当学生的知识结构得以完善,他的就业选择就更加开阔。很多家长到现在都跟我们保持着密切联系,尤其是孩子在读本科,接下来就要考虑读研究生还是回国就业,家长都会过来咨询我们。如果ACG只能提供单一服务,就不存在咨询这个事情了?。

        Q:艺术留学规划的合理年限是多少?

        A: 至少两年以上。对于一个成长型孩子,至少要用两年的时间才能让他的知识结构、艺术技能有一个质的进步。如果从成长结构和整体素质的提升来说,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我现在设计的一个项目大概的学习周期是6—8年,即在学生的世界观和认知观形成的关键时间段内。这个项目里,我们可能会邀请包括斯坦福大学教授在内的知名教授来辅导孩子的成长,以求在思维结构等长期概念上有所突破。

        Q:艺术学生作品集准备过程中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A: 学生作品集中常见的问题有很多,首先,错把素描当基础,这个观点是不对的,通过素描、色彩无法分辨学生基础的好坏。其次,错把作业当作品。学生平时上课画的画,是作业不是作品。作品有完整的制作过程,有很多环节,包括前期调研、分析、人群定位再到过程图、草图、成品、包装,而作业只是单一的一次性呈现。最后,错把任性当个性,错把个性当做见解。学生个性中桀骜不驯、放荡不羁的东西当成艺术个性来体现,任性的东西当做主流见解来体现,这个其实是很忌讳的。很多学生喜欢刺青艺术,但是刺青艺术都是非主流的,放在作品集里面其实并不合适。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