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人物
    报 纸
    杂 志
    留学 2016年07月05日 星期二

    火石留学俱乐部创始人杨焱磊:

    “中国的家长没有自信,易造成家庭失序”

    —打造高端产品 以质量寻求差异

    对话人_孙献涛 记者_李文星 编辑_胡是非 摄影_王大鹏 设计_孙星 《 留学 》( 2016年07月05日)

        “中国的家长有很多可怜之处”,每每谈到中国许多留学家庭遇到的问题时,火石留学俱乐部的创始人杨焱磊总是这样感叹。

        “在我所做的咨询中,经常有家长询问一些在我看来极其简单的事情,比如今天晚上要放托福考位了,家长会问我应该考7月8日的还是7月29日的,其实假如冷静下来,家长和我一样都能想到——决定孩子分数的是他的考试能力,而不是考试时间,即使孩子没有考好,也绝不是因为选择了一个‘错误’的考试日期。但大部分家长在这个时候都会变得紧张和徘徊不定,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像我们这样的老师,来给他们吃一颗定心丸。”杨焱磊老师告诉《留学》记者,“这是中国家长面对自己孩子未来时都会出现的焦虑,这是天然属性决定的,包括同样作为一名家长的我在内。”

        “50%的工作是解决亲子问题”

        让教育真正落地

        杨焱磊认为,留学不仅仅是学习的问题,更是推动孩子成长的加速器。据其透露,在近两年来,火石留学俱乐部的客户中,顾问有50%的时间,解决的不是留学的问题,而是孩子的成长与亲子关系的问题。对于许多低龄段的孩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行不通。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多半是其自控自律或自理自立的能力不强,这些问题解决了,随之看到的也许并不是留学的成果,还有孩子们“破茧”式的成长,而在帮助孩子提升这些能力的过程中,家长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杨老师为《留学》讲述了他最近经历的一个案例:

        有一个孩子,在国际学校读书,成绩不好,却总是爱找借口,和很多老师接触的时候,也总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有一天,妈妈找到杨老师,恳求他能够和孩子当面聊一聊。当一家三口坐在杨老师面前的时候,他很快发现孩子的父亲也是一个非常喜欢找借口的人,而且不仅如此,父亲还总是把自己当作一种权威,总是反复的针对孩子的某一项缺点喋喋不休地去要求孩子改变,却不告诉孩子具体应该怎样去解决,并且在某些方面,父母也没能身体力行做出一个好的榜样,比如因为工作的原因,爸爸总是晚睡晚起,但孩子却总是被灌输“好习惯是一切的基础”这样的理念。虽然这位爸爸在外界看来是一个优秀的人士,但不落地的说教,却总是不能让孩子信服,反而令其心生反感。这就造成了其家庭关系的混乱与难以协调,自然也会影响到孩子的种种坏习惯的养成,进而影响到他的学习成绩。

        杨老师与他们进行深入交流,很快让三位家庭成员都进入了坦诚的状态。爸爸首先主动坦白,称其在教育方面是一个小学生,还需要多多学习,之后,大家都开始坦白自身的缺点。在经过坦诚交流与建立方法之后,孩子说了一个让大家都惊诧的观点,他说他的第一目标不是好好学习,而是想减掉体重,并说他原来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睡觉、吃零食和偷懒,都是和他的体重相关联的。这个结果让所有在座的人都很吃惊,但又为孩子能有如此大的改变而激动。

        杨老师告诉《留学》记者说,“找到一个孩子症结的源头是很不容易的,也是最令教育者和家长惊喜的。孩子在一个公开而坦诚的场合中发现并说出自己的目标,让自己有了变得更好的愿望,并且他的愿望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这才真正让教育落地了。”

        90%的客户群源自于口碑

        让家长更加自信

        “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的焦虑往往来自于家长”杨老师告诉《留学》记者说,“大部分家庭的孩子本身素质都很不错,之所以焦虑彷徨,找不到好的学习习惯,通常是受到家长的一些负面影响。”

        当问到什么使得中国的家长如此频繁的造成负面影响时,杨老师认为最核心的是“中国的家长的缺乏自信造成了家庭秩序的混乱”。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

        1. 中国家长不会设立自我目标,也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意识

        中国的许多家长送孩子上学也好,留学也好,往往是出于一种随大流的初衷,他们总是执念于“求同即好”的概念里,而不是“合适最好”。之所以中国的应试教育会变得如此疯狂,杨老师认为,是与中国家长对教育的理解是分不开的。当然作为父母的一代人,没有主动选择教育方案的成功经验。当年的情况很可能就是考试分数高,才能进入好大学,毕业后才能有幸福的人生。过去一两代的目标是这样,现在仍然遵循,而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也没有能力去设立更具前沿性和先进性的目标。

        2. 中国的家长没有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

        中国的家庭,有很多复杂的社会因素交集。父母间夫妻关系,多代人一同教育孩子的方式,各种亲戚间的比较,让很多的家长会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甚至很多在孩子遇到成长问题的时候,他们会选择相互的埋怨和推诿,埋怨过后仍然是不敢承担责任。久而久之,凡是需要花大价钱进行教育投资的时候,就显得特别没有底气。父母没有对“我才是孩子教育方案的决定人”的自我认知,这也是一种家庭角色的失范。

        3. 中国家长总是满足于眼前的事情,不谈“全局”

        杨老师指出,每个人精力是有限的,这里边包括身体、情感、思想和精神四个维度,而这些维度的发展必须平衡。中国的家长有时候哪里出问题就把其他的全都放下,只解决那个出问题的地方,总是只懂得“马走日,象走田”,便以为自己的棋局有谱,但是没有全局观,急功近利的去只追求某个维度的快速发展,这盘棋局恐怕结果不会理想。下棋者如果都看不到全局,所谓的“棋子”们(孩子)又如何决定输赢呢? 

        4. 中国家长没有提供实操性的教育解决方案的能力

        许多中国家长不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针对问题的担忧也有道理,但他们却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长此以往,父母对孩子从小在家庭中建立起来的权威地位会逐渐丧失,而这个时候父母如果仍然坚持“以父母为上”的身份要求孩子的时候,就会产生混乱。举个例子,家长在面对留学事宜的时候,总是抱怨孩子没有自理能力,但是他们又没有切实地教给孩子如何做才是自理,而是不断抱怨孩子“幼稚、懒惰”;他们担心美国的枪支问题,但是又不会找课程去帮助孩子学会当遇到枪支的时候,如何保护自己。孩子在长期被指责和被展示风险的恐惧中,会更不自信,甚至“破罐子破摔”。

        5. 中国家长不理解机会的真正含义

        中国的家长往往把机会当作偶然,觉得什么事情成功了,是选择的结果,所以当面对失败时会误认为是选择失误。杨老师告诉《留学》记者说,“机会不是偶然,而是概率,是需要我们花费时间和专注度去探寻的东西。”遇到机会时,只要选择了,就全身心的为之努力,而不是在各种延宕、防备、保守、纠结等消极心理影响下耽误大量时间,这不但会让机会稍纵即逝,也会让自己,甚至孩子丧失果敢的能力,对所有事情只能作保守的选择。其实失败往往不是因为选择,而是在选择后的不坚定造成的。杨老师强调说,要教育孩子“不要害怕试错,小错好过大错,不断尝试是抓住机会的重要方法论。”

        当然,也有很多家长显得非常专业。在杨老师的留学微信群里,有的家长为了孩子的留学,已经研究了三、四年,其水平甚至不亚于业内的许多留学顾问。其中也有家长在与杨老师交流之后,被主动建议选择火石留学俱乐部签订“DIY辅助合同”。这个合同里有选校、文书和其他项目,项目不同,价值也就不等,但选择“DIY辅助合同”的家长,都是比较“专业”,并做了长期准备的。当被问及如何面对这些专业的家长时,杨老师笑着说,“一方面,无论如何家长都需要一个第三方的专业人士来把关;另一方面,我站在听众或更为专业的角度来看,总能找到他们一些观点上的漏洞,这对他们来说是有益的,即使短期看他们对我只能产生少量的收益,但却传播了我的口碑,火石留学俱乐部的业务,90%都是来自于口碑。”

        舍得—

        火石解决的是留学家庭的根本问题

        杨老师坦言,“假如要深入到每个孩子家庭教育的核心地带,并最终使孩子留学成功,需花费较长的周期,甚至因此舍弃了很多东西,但我们最终的愿景就是解决留学家庭的根本问题。”

        谈到舍得,火石留学俱乐部在近几年的发展中确实实现了一种坚持。据杨老师透露,曾有几家投资公司找到火石留学俱乐部,欲让其在市场化的发展中更进一步,但他们并没有那样去做。杨老师及整个团队还是更加青睐于靠口碑而换取的客户,较长的周期也可以让他们对每个孩子的情况更加了解,从而更好地帮助到孩子。

        另一方面,火石留学俱乐部也将重心更多的放在了低龄留学上,这一直是火石留学俱乐部最为专业和领先行业的方向。除高中之外,火石留学俱乐部近几年亦接了初中及小学四五年级学生的客户咨询、规划、甚至留学办理,将低龄业务做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最重要的,还是杨焱磊老师个人。虽然团队的其他几位联合创始老师都是从业很多年并且很有口碑的规划师,专业度和责任心都很强,但“凡是来火石留学俱乐部的每一个孩子我都会‘过一水’,会亲力亲为地为他们提供帮助,这是出于我的性格”,杨老师很自豪的解释道。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步发展杨老师都会关注,这亦是其一直坚持的“匠人精神”。“微信小课班”、“眼见为实访校项目”等产品以及现在的“家庭教育规划师”角色,都证明了杨老师在留学教育道路上深耕不辍的决心。

        杨老师作别人家“心理医生”的时候,自己家也受到了一些影响。他告诉《留学》记者说,“尤其去父母家的时候,父亲对我吃饭时总接电话的行为有些反感。一般家长或学生打来电话,我都会接,有时甚至聊上40分钟至1个小时,这引得父亲十分不满。我向他解释说,‘爸,如果您病了想要给一位医生打电话,而这位医生正好在吃饭,您是希望他接通电话并耐心回答您的问题呢,还是希望他因为吃饭就不接?同样的,假如我吃饭时(很多情况是在晚上9点左右才吃晚饭)不接电话,时间稍微晚一些也许家长就不好意思给我打过来了,那他肯定又会多一晚上的焦虑,相反我接了电话并帮他解答了他的问题,那他就会感觉轻松,也会很感恩,这是最令一个教育者开心的事情。’”

        访谈摘录

        Q=孙献涛 (《留学》杂志社社长)

        A=杨焱磊

        Q:英国脱欧事件会不会对中国留学生赴英留学产生影响?假如有不好的影响,曾经考虑留英的人会不会转其他国家呢?

        A:我觉得中国的家长在选择某一个留学国的时候,嘴上说犹豫,其实心里早有了答案。选择英国和美国的学生,我认为是两个不同的群体。举个例子,假如苹果手机做活动,这个活动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客户在活动上买到的手机没有达到客户需求,一般来说,这些客户会找到负责人要求其更换一台苹果手机,而不会因此就把苹果手机退掉,选择其他款自己并不喜欢的手机。英国脱欧事件也一样,事情的发生不会影响家长本质上的选择。

        Q:在低龄留学段,哪些孩子更适合留英?哪些孩子更适合留美?

        A:从课程全面性的角度来看,英国要相对更容易一些,而美国则要求更高一些。去美国高中的孩子往往要学十几门、二十几门课程,内容涉及文学、科学、艺术、语言各个领域,孩子课业压力较大,但也能获得更高品质的教育;而英国在高中阶段则只需修三到四门课程,文理几乎完全分开,在中国较为偏科的孩子往往能在英国找到自信。

        Q:你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你所做的引导是对还是错呢?

        A:我的第一标准就是假设对方的孩子是我自己的孩子,我希望别人怎么对待我。我的教育情怀,其实源自于我内心的一种恐惧。现在社会大环境很浮躁,有些人急功近利,我很担心有一天我的孩子在上学,或在社会上遇到问题的时候,会出现不好的人来对待我的孩子,我相信这是一种平衡,所以我努力坚持好的教育,就可以充分相信自己的孩子,未来也会遇到帮助他,引领他的“贵人”。另外,我自己也在不停的学习、更新自身的知识,包括一些心理学方面的学习和参加一些高层次的讲座,我对家长和学生的指引不应该是我编的,我所陈述的观点皆是从我所信任的知识中得来的。再者,我多年的教育和留学经验,也会让我见到不同的孩子时,就会将其与曾经的某个相似案例进行比较,因为知道曾经相似孩子的结果,对这位新的孩子的指导就会更有方向性。

        Q:作为一位老师,同时是一个两岁孩子的家长,您自己碰到过教育问题么?

        A:碰到过,比如前些日子给孩子选幼儿园的时候,我和妻子也是犹豫不决,因为我总是帮别人选校,所以在选校问题上有些吹毛求疵,班级规模、师资、离家的距离、英语教学、膳食、活动等等,导致延误了时机,后来选定了但是已经晚了,园长告诉我们明年的位置已经没有了。每个中国家长面对孩子未来时都会出现焦虑,包括同样作为一名家长的我在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