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有观点
    报 纸
    杂 志
    留学 2014年08月20日 星期三

    战争中的留学

    —在以色列淡定生活

    特约撰稿_梁正 编辑_曹尔寅 《 留学 》( 2014年08月20日)

        导语:随着哈马斯的不断发难和以色列军队“护刃行动”的展开,以巴地区的安全局势再度恶化,加沙城战云密布。对于学习、生活在以色列的中国留学生来说,这场冲突会对他们的安全造成威?胁吗?留学生们可不这么认为。

        2014年7月8日,以色列宣布实施“护刃行动”,对加沙地带的哈马斯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以色列称:“不渴望战争,但也绝不能容忍以色列平民在生存受到威胁时无动于衷。”在以巴冲突再次爆发之际,中国留学生在以色列的安全问题又被摆上了台面。

        向以色列人学“淡定”

        在地中海、以色列和埃及之间有一块狭小的飞地,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大约140万居民,它就是加沙,也是此次巴以冲突最严重的地方,哈马斯所有的火箭弹几乎都是从这里发射到以色列去的。

        我所就读的本古里·安大学(Ben-Gurion University of the Negev)分为Beer-Sheva,Sede Boker和Eilat三个校区。我所在的校区Sede Boker矗立在内盖夫沙漠地区,是一个“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世外桃源”。作为来以色列读书刚满半年的研究生,我已经完全融入了这里的生活。

        随着以巴冲突再一次被点燃,警报偶尔打破这里的平静。记得第一次响警报时,我还在做午饭,并没有意识到要前往避难所,直到邻居登门提醒才恍然大悟。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走入了避难所,可是出现在我眼前的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当地的居民神态自若,甚至聊着跟世界杯相关的话题,一脸轻松。

        以色列人的从容一部分来源于他们成长的经历,以巴冲突持续了66年,每个以色列人从出生到成长,都要和战争扯上关系,我同班的以色列同学年龄大都比我大三岁,他们高中毕业以后,无论男女都要服三年的兵役。三年后,他们有的继续学习或进入职场,有的则选择留在军队。正是这段军旅生活,造就了以色列人天不怕地不怕的硬朗个性。

        然而对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80、90后来说,却是人生中离战争最近的一次。不过从当地人的身上,我们学到了如何保持淡定的心态,每天依旧按部就班地生活 、学习。我们的淡定也来自于多方面的帮助:中国驻以色列使馆总会第一时间将安全信息发送到每个中国留学生的邮箱里。

        我也亲眼见证了“小”国以色列的“大”爱。学校的公共邮箱早在“护刃行动”开始初期就提醒每一个学生如何在“风暴”中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由起初的一天一封邮件,到一天两封,甚至多次的提醒,细微到从每一栋教学楼、宿舍到达每一个避难所的具体路径、所需时间。而这种“大”爱不仅仅存在于学校,也遍及于以色列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电视台,广播还是政府邮件的提醒,总是及时精准地更新着加沙前线的信息。

        “铁穹”撑起的一片天

        本次以巴冲突发生之际正值暑假期间,大多数的同学都忙着做实验、写论文,每天要经常往返于教学楼和宿舍之间。相较距离加沙150公里的海法、77公里的耶路撒冷或是65公里的特拉维,Sede Boker 离加沙60公里的距离并不算太远。但内盖夫沙漠地区人迹罕至,哈马斯对本地区的袭击几乎为零。虽然Sede Boker的确响过几次警报,但并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打击。听不到枪声、火箭弹的爆炸声,如果不是警报的提醒,很难感受到战争的紧张感。

        不过距离加沙45公里的Beer-Sheva校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它完全处在哈马斯火箭弹的射程之内。我的一位在该校区上学的同学介绍,他们在冲突开始之前就已经完全停课了,所有的暑期试验也全部暂停。校方通知尽量不要外出,警报发生时尽快前往离自己宿舍最近的避难所。

        我的这位同学开始也是非常紧张,甚至一度考虑回国。但她后来发现,虽然有时的确会听到火箭弹的爆炸声,但却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影”。她从电视上了解到是一种由以色列自主研发的火箭拦截系统击落了哈马斯的火箭弹。该系统俗称“铁穹”(Iron Dome),在这次“护刃行动”中,“铁穹”的拦截成功率超过90%。不管哈马斯的“喀秋莎”火箭弹来自何方,总有一束灿烂的火炬迎上去将其击落。

        此外,“铁穹”非常智能,只拦截可能伤害到民众的火箭弹,对于哈马斯胡乱发射到无人区的弹头会“置之不理”。也正是由于“铁穹”这类的高科技武器系统,以色列人对自己的安全保障信心十足,就连我那位一度想回国的同学,最终都安心留了下来。

        逼出来的安全环境

        以色列自1948年独立建国以来,地区冲突不断。小到哈马斯的火箭弹骚扰,大到五次中东战争。无论是宗教矛盾还是领土纷争,这些大大小小的战争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这片“上帝的应许之地”,从来没有真正的和平和安宁?过。

        从2002年哈马斯拒绝停止攻击以色列境内目标到现在的12年里,超过12,000枚重型迫击炮弹和火箭弹袭击了以色列。而以色列也用其强大的军事实力报复着哈马斯的袭击。单就本次冲突而言,截至7月31日,以军“护刃行动”已经造成超过1400名巴基斯坦人死亡,以方死亡59人,其中56名为士兵。

        由于国情所致,以色列拥有世界上最严苛的安检系统,光是搭乘以航的飞机出入境以色列,就需要经历三道以上的安检程序,虽然过程繁琐,但却杜绝了不少安全隐患。生活中,以色列人对安全问题也是一丝不苟,在人群集中的场所,如商场、火车站、学校,都有安检人员认真检查每一位进出人员。除此以外,自从隔离墙和“铁穹”系统建立以后,战争对以色列人的安全威胁已经基本消于无形。

        所以仅就巴以局势的紧张程度来判断以色列留学安全与否是片面的。在巴黎、米兰遭遇小偷、被抢劫,实在是习以为常。对外国的游客而言,到警察局报案,无非就是走走过场,最后都不了了之;再比如美国的校园安全令人担忧:仅仅在几天前,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24岁的中国留学生就遭到数名凶徒袭击,不幸殒命……我认为,评定一个地方是否安全,不单是从你离危险源的距离来衡量,而是看你是否具备判断及规避危险的能力。 ??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