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大留学
    报 纸
    杂 志
    留学 2014年06月05日 星期四

    来而不往非礼也

    记者_王众 编辑_赵冰 《 留学 》( 2014年06月05日)

          导语:在许多老外远渡重洋来中国扎堆充实自己的西医理论时,国内大学也加紧了国际化的步伐,为多国留学生提供全英文的商科授课。国际化就是这样一个美妙的过程,欧亚文化,彼此充实,兼容并包。

          大学的时候经常在校园里看到各种肤色的同学,知道他们多是来学汉语的,而且不少人学得很不错。记得有次我在一家甜品店等餐,拼桌的是两个白妞,于是心里顿生练练英语口语的冲动;三个回合下来,我坚持讲英语、她俩坚持说汉语。正当时,我们的甜品都上来了,于是大家不约而同闷头苦吃,不再言语。 

          工作后,因为职业的性质,也接触了不少来华留学生,其中不乏有合拍者,大家成了朋友。比如来自美国的Jenna和Ken,他们都是美籍华裔。 

          老外在中国扎堆学西医 

           Jenna在北京的中医药大学学中医,她有中式的沉静也有美式的爽朗。认识她不久后就到了圣诞节,我和其他朋友都收到了她的圣诞派对邀请函。地点在外籍人士的聚居区,尽管不太好找,但每个人都非常捧场。 

          到了以后发现,这是一家专门服务于外籍朋友的中医诊所,Jenna在这里做学徒。诊所从前台到老板,几乎都讲不了几句中文,但走到门口便闻到浓郁的药香。派对的热身节目是自制中药香囊,几个外国美眉教大家认识丁香、紫苏等中药材很有意思。 

          中医确实是一门国人可以理解的,但对亚洲之外的人充满魔力和吸引力的学科。这样中国特色的学科不来中国学,要去哪儿呢。但如果你和我一样,以为这是外国留学生在中国求学的最热门学科,那可就是想当然了。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院长梁学宏告诉《留学》,在华南地区,中山大学是接纳来华留学生的大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著名的中山医学院。“提到外国学生来中国学西医,可能很多人不太理解,总觉得学中医顺理成章,但是大家想想,学中医,要读《黄帝内经》、《伤寒论》,这些医古文很多中国人都读不下来,对普通话还说不利索的外国学生来说,难度就更大了。” 

          中国有不少在世界范围内非常知名的医学院,吸引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学生们—这里的学术资源比本国好,学费也比欧美发达国家便宜。但这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梁学宏提到,一次参加教育部召开的相关会议时,国内示范基地高校的来华留学负责人聚在一起探讨,如何让医学的涉外教学有始有终。 

          大家主要头疼的是实习。广外没有医学院,这个问题我倒不用参与讨论,但听起来这确实是个实际困难。学医的一个特色和必要性就是实习,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医科是5年制。但外国学生读完了4年书,如果他们上的是全英教学课程,那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地方实习,这直接影响了他们今后的就业。” 

          确实,一口流利的英语怎么和中国病人沟通?不过,中国有那么多外资医院,消化不了这个问题吗?“一二线城市是有不少外资医院,可其他城市还达不到,所以这是一个很尖锐的问题。” 

          中国推全英语商科授课 

          除了医科,还有什么受外国留学生欢迎?说出来可能很多中国同胞心有戚戚焉—商科。和Ken认识就是在Jenna的圣诞派对上,这个长得倍儿像王力宏的帅哥先后在北大和清华学了商科项目。他读的是汉语教学课程,事实上,中国的英语商务课程已经在逐步展开。 

          这是个在中国逐步推广的对外授课理念。就像中国的学生走到非英语国家,仍然愿意选择英语授课课程一样,基础的词汇够用了,未必非要苦哈哈地花上一两年的时间熬语言关。英语授课其实也不是为英语为母语的学生量身打造的,实际上,来中国读英语授课的学生们,不少人的英语水平和国内留学生刚出国时的水平差不多。  

          据梁学宏介绍,广外的全英国际商务本科专业在招生时,对学生的雅思成绩要求也就是5、6分的水平。由于英文水平所限,外籍学生在这儿的头两年,除了学习专业课,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英文。为此,广外的这个国际商务专业专门设置了英美文学课和体育课,都请来自英美国家的外教上课。 

          全英教学从专业和实用的角度切实地提高了外籍学生的入学率,毕竟,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他们来中国学习的目的,是了解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了解这里的市场特色,以便未来从事国际贸易。会中文对他们来说是锦上添花的本事,而不是必需品。不过,在中国给外国学生开设全英授课专业,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议题。有的学术派系就坚持,用中文教学帮助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更好。 

          对此,广外的留学生教育学院和梁学宏做了一个折衷说明:“我们除了保证有中国元素的课程,还开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论》、《中国商务文化》、《中国文化》等课程,这些都是必修课。究其原因,反对的学者们并不是否定全英教学,而是反对课程设置里缺乏中国元素,这个观点我完全赞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