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人物/特写
    报 纸
    杂 志
    留学 2014年06月05日 星期四

    是精英,就该Stand Out

    实习记者_何苗 编辑_赵冰燃 摄影_董德 《 留学 》( 2014年06月05日)

          导语:越来越多高中毕业生选择到美国读大学,其中不乏高考之后的学生。本期《留学》专访了美国大学网创始人李嘉玉先生,请他谈谈高考后如何准备留学美国和如何通过留学成为未来社会的精英。

          高考后留学,Nothing  is  Impossible!

          2014高考已圆满结束,很多有想法的学生和家长开始准备留学美国了。由于备考高考挤压了美国大学申请的准备时间,高考后学生必须更加努力,在半年内准备好托福、SAT考试以及相关文书和推荐信,申请2015年秋季美国大学入学。 

          已成功帮助众多中国学生,包括高考后,甚至放弃清华北大的学生,申请到包括哈佛大学等美国名校的李嘉玉老师告诉《留学》记者,每年都有大批学生在6月参加完高考后,马上进入托福及SAT的辅导和学习,在年底前考取100分左右的托福和2100分左右的SAT成绩,申请到美国新闻周刊上排名前五十,甚至前十名的美国著名大学。 

          再者,是否应放弃国内排名TOP10高校就读的机会,进而选择美国TOP30的大学?答案也是因人而异。这取决于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认知。李老师告知,很多家庭经济实力不错,家长希望孩子能够获得成为精英的高等教育,而不是国内的人才教育。在过去几年,屡屡有家长和学生选择TOP50的美国大学而放弃国内的顶尖大学。2007年,一位大一学生就放弃北大转而去美国一所著名的文理学院。2010年,一位上海中学的北大报送生,放弃北大就读一所排名三十多的美国综合大学。2011年,江苏梁丰中学的一位高考后学生,八月份开始准备出国,最后拿下三所美国前二十的大学offer. 这样的学生越来越?多。

          教育的最终目标应落实到每个孩子的个体上,使这些孩子有机会获得最为优质的教育。曾长期在美国生活的李嘉玉老师,在遍访美国名校后,由衷感慨美国大学在教育资源、理念、手段、生活环境四方面的显著优势,他非常鼓励国内有实力进入美国TOP50学校就读的学子能放开视野,抓住时机,为自己寻得面向未来的教学资源。

          比起25年前的老留学生李嘉玉老师本人,今天的95后们拥有很多优势:这些孩子大多英语基础较好,从小就有很多接触西方文化理念的机会,思考问题具有很鲜明的国际化视野。进入高中后,因需要全力备战高考,学习的劲头也很足,态度也非常积极,从这样一种情况来看,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高考后的学生完全适合前往海外学校就读。

          今天的家长,多是70后,他们完整地经历了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他们的心态非常开放,不再是用“父母在不远游”等农业社会思维来约束孩子。李老师认为,这也是高考后留学火爆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地域和专业,Please Think Twice!

          谈及家长和学生在拿到多个学校录取时,常会在远离城市中心的名校,与在纽约、洛杉矶等大城市的相对排名靠后的学校间,难以做出选择。李嘉玉老师一再强调,“很多国内家长偏爱美国大城市,实则是一种以中国教育现状为蓝本对美国教育的想象。”类似纽约这类大城市,比起一些相对乡村的小城镇,初看起来,好似更多机会,平台更大。但美国著名大学和优质教育资源偏偏遍布各地,甚至好多著名大学和学院地处穷乡僻壤。而且,这一代到美国留学的学生所缺少的,与其说是实习和工作的机会,不如说是西方的Critical(批判性)思维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需要他们能够充分静下来,在一个相对安静和宽松的空间里,独立思考和认真研究西方思想和文化。

          其次,对于一个读书期间的孩子来说,若要感知一种独有的文化,需要先学会去思考和鉴别一些东西。一如JK.罗琳会让自己笔下的哈利波特魔法学院的学生去寒冷森林训练魔法。作为一个在美留学生,最重要的身份还是学生,他们必须集中绝大部分的精力于专业课程和校园生活。再者,类似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这样在小城的常春藤名校,其社团活动和校友间的人脉网,往往更为活跃,合作更为紧密,相互挑战,共同面对未来。同时,美国的高校大多拥有较国内来说更为自由的学制,若能充分利用假期,足可以将纽约这些大都市都走遍,看够。

          “留学学的是思想文化。”李老师的这句名言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学生的认可。随着留学生选择人文专业的人数逐渐增加,这些拥有不同文化的中国留学生的就业前景成了很多人极为关注的问题。“或许短期内在薪酬方面不及理工科类的同学,但从长远来说,他们绝对有获得更大成功的可能性。” 例如,在2007年时,就曾经有一位哈佛的韩裔留学生因成功帮助奥巴马总统获取亚裔选民的大量选票、并最终赢得大选,而谋取了华盛顿特区某咨询公司年薪百万美金的工作。即使在我们这一代的海外老华侨当中,亦有很多人参与地区政府的选举,成为出色的政治家。 

          李嘉玉老师在美创建EL国际教育创新研究所,亦是因为他始终相信,中国学生迫切需要英语思维和Critical思维教育,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辅导,中国的孩子,无论是在哈佛还是在耶鲁,都能挑战并出色驾驭西方的人文课程。

          一如骆家辉、赵小兰、李安等,如果有足够的能力与才华,中国学生亦能在北美的政治、法律或者文化产业内取得骄人的成绩,进而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贡献力量。但面对前来咨询究竟选文还是选理的高中生,李老师则很少谈及文科专业所潜在的财富,他只是希望学生们能够明白:凭借不断累积的认知,人最终需要满足超我的需求,改变社会,实现不同的人生。在人文社科这条求学之路上,中国留学生会拥有最为美好的未来。 

          是精英,就该Stand Out! 

          在过去的媒体采访中,李嘉玉老师也曾谈到“绝大多数美国人不愿意当精英”。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已经有足够多的美国孩子想当社会的精英。其余的年轻人就像很多美剧里所展现的:一堆失业年轻人,围坐客厅的旧沙发里,吃着桌上堆放的大桶垃圾食品,看着体育比赛或talk节目。这些人享受当前安逸的简单的生活。但此现象产生的前提是,已有非常多的社会精英,在领域内取得了能为他人提供安逸生活的杰出成就。 

          但是,中国需要更多能勇于站出来,甘为改变社会的精英。很多中国孩子“考上清华、北大,进入四大或投行工作”的想法,都仅仅只能算作是一个生理安全的阶段性的目标,不能说是精英意识所主导的梦想。一如《留学嘉玉观》专栏文章里所谈及的那样,优秀与卓越不同,想要成为精英,就必须从优秀的起跑线上再勇敢地跳一跳。 

          除了关心同龄人的考分,关注自己的生活现状,优秀一代中国学生更应关爱周遭的人群,并最终学会通过改变社会,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近年来,很多留美回国的常春藤名校学生正试图利用自己过往的经历和人脉,来创办各类留学咨询或公益的组织,以此为中国的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作为归国的创业前辈,李老师毫不遮掩自己对于这些年轻人的赞许,他甚至指这些80、90后的年轻人已在很多方面做出了超越前辈的成绩。 

          “他们不仅能获得可观的财富,更多的是他们会获得精神上的成功。”李嘉玉老师认为,当前这些中国青年希望通过自身常春藤背景素养,来帮助其他孩子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举动,已是一种积极改变社会的、精英意识的体现。 

          但同时,如若这一群精英群体的孩子,在看到短期的商业机会(譬如说教育咨询、留学顾问)之外;应更多地放大自身的禀赋,去追求一些更高层面的东西,到中国的偏远地区、留守儿童聚集或者真正的农村地区去看一看,那里的孩子所生活的境况,他们的教育保障、教育机会、教育平台是如何需要帮助。甚至一些其他社会问题,那么,在不远的将来,这些年轻人真的会承担改变中国的使命。 

          如果现在中国国内的优质海归精英不去做这些事,就极可能将机会拱手让给了美国的年轻人。美国高校很多做东亚研究、中国问题研究的西方教授、学生都对中国问题有极为深入的研究,但相反,中国的年轻人对于美国问题的研究,就相对少很多。中国的乡村及城镇社会其实是一块政治以及文化研究的富矿。 就如此前耶鲁毕业的谢同学回国后到地方担任村官一样,对于中国的精英留学生而言,应懂得感恩,踏实耕耘,甘为更多人的幸福而坚定不移地赶路。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