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卷首语
    报 纸
    杂 志
    留学 2014年06月05日 星期四

    高考后留学,为国际政经格局作注脚

    《留学》副主编 王众 《 留学 》( 2014年06月05日)

          是的,现在可以拿着高考分数申请国外院校了。高考分数、甚至是高考失利的分数,不仅能带你走进亚洲邻居和古巴兄弟的家,还能叩响西班牙、加拿大等欧美国家的大门。

          几年前,高考留学指的是一些“二世祖”放弃高考去国外读本科,为的是逃避这场炼狱,反正即使考了也没什么好结果。现在,高考分数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国外院校的认可,高考留学更大的意义是为失利学子提供了比复读或者屈就更好的选择。

          而这种选择被一些声音解读成“对中国教育的控诉,以及对中国学生的解救。”其实换个角度,这种来自国际的认可恰恰备注了中国教育话语权的提升。

          这种提升归根结底来源于中国与各国的关系。比如去年恰逢中国西班牙建交四十周年,于是在秋季国际教育展上,西班牙使馆亲自站台,并宣布中国与西班牙学历互认,中国学生可凭高考成绩申请西班牙的大学。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法国使馆率大队高校人马出现在今年的春季国际教育展上。

          国家间的周年庆促使教育交流迎来小高潮,两国的小摩擦也有同样的效果。教育不仅可以成为催化剂,也可作为软化剂让两国牵手,比如中日。日本各个学校的招生推广官不仅为中国学生带来了入学机会,甚至还有不菲的政府奖学金。只是,必须要先过语言关。

          政治的温度显然不如经济来得炽热。商科是什么时候热起来的?60、70后们估计忘不了,那是2002年,中国加入了WTO,与国际贸易沾边的一切都极大地调动起好学者的好奇与精明人的嗅觉。那两年,国际贸易学的教授们经常被请到校外做讲座,价格之高能达到一晚上一万块。和国际贸易同时蹿出火苗的是外语,且从此就没降过温。

          同时进入国人生活的是各种各样的舶来品,包括国际教育,只是步调慢了些,直到多年后才等来井喷。现在,关于留学的信息铺天盖地,“走出去”的方式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家长们为孩子的出国打算也越做越早。低龄化不再是趋势,而是既成事实;出国读本科的学生就是有数据可查的庞大群体。

          与留学低龄化接踵而来的,是中国与新西兰、南美、东盟诸国挨个签订了FTA(自由贸易协定)。于是我们看到,中国学生不仅能拿着高考分去大洋洲念大学,甚至可以带着妈妈去新西兰读小学。

          “ 考前还在发愁是选清华还是选北大,现在才知道老子想多了。”这曾是很多高考失利生苦涩的自嘲。而今,如果还有这种无奈,只能说你想少了。

          从上期的《十万块钱去留学》到本期的《高考后去留学》,《留学》想告诉你,无论对于谁,高考后的选择多得很;只当心,别患上了选择焦虑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