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人物对话
    报 纸
    杂 志
    留学 2014年01月20日 星期一

    王辉耀的教子经

    “我的儿女想去哪,拎个包就走了”

    《 留学 》( 2014年01月20日)

        现在的年轻人在留学规划的时候总有这么几种争论,比如说到底是从自己人生的兴趣出发,还是要从毕业后就业出发,等等。对规划和评估有着深刻感悟的王辉耀是如何教育自己的一双儿女的呢?

        SA:现在留学几乎成了中国家庭的教育刚需,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留学似乎只是换了个地方读书,实际收获并不大,您如何评价留学的收获?

        W :首先,我们现在富裕家庭挺多的,好多家庭送孩子出去为了见世面、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于冲着这个目的孩子,学什么专业不重要,自立对他们来讲很重要。

        为什么要成为国际化的人,为什么留学这个事那么火?因为现在是个全球化的社会,需要了解中西方文化的纽带式的人。比方说,很多人从国外毕业回来,看他们找的工作也没挣那么多钱,似乎收不回留学成本。但是这个人,他变得更全面了。举个例子,跟国外人打交道他不怵了,我觉得这就是比较好的收获。

        SA:独立的生活确实有助于人格塑造,但是说得更接地气一点儿,大部分的家庭送孩子出国还是有种镀金的心态,希望他们回国后找到更好的工作。但事实是,仍旧有不少学生回国后成了海待。作为留学的过来人的研究者,您看到了这里有的什么误区呢?

        W :从过来人的角度看,人生还是需要一定的规划,能够尽早定下方向的话会更好。特别是,如果在实习的时候,你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在某个领域里不断完善自己的简历。这也是现在中国大学生们最欠缺的—每个假期要干什么,基本没有什么太大规划。

        像我女儿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就在纽约的一家投行工作了。我儿子今年马上要从纽约大学商学院本科毕业,现在忙得不行。他从大学三年级就已经在准备这些工作面试,思考职业规划。每天压力都很大。而且,国外的实习和咱们这边有本质的不同,实习的公司很可能成为你的第一份工作。一般情况下,三年级进去实习以后,50%的人都会留下来,四年级就直接工作了,所以三年级这个实习基本上就是找工作,非常重要。他们二年级就开始到处找短期实习了。而且他们对自己要做什么非常清晰。

        SA :美国教育注重职业规划确实是名声在外,所以您对低龄留学、让孩子尽可能浸染到这样的环境是持肯定态度的吗?

        W :不仅是环境;我一直觉得他们应该成为一个国际化人才,所以从小带他们去过很多地方,在不同的国家都读过书,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英语、法语。现在,他们的生活半径很大,Facebook上都是世界各地的朋友。

        对于我的小孩来讲,他们能够成为国际化人才,能够成为东西的交往的一种纽带,或者说作为催化剂我觉得都挺好的。让我高兴的是,他们自己也很适应这种生活。反倒是,现在让他固定在一个地点,他们可能会不习惯。

        当然,作为家长,能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这个国际化成长的背景,非常不容易。就我自身的经历来说,你要给他们创造这个背景,要给他们找国际学校,要带着他们周游列国,要带着他们克服不同的文化引发的不适应。但这很关键,因为收获是影响一生的。比如我的儿女转了五六个学校,每到一个新地方就要重新适应,重新认识朋友,所以他们的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都很强。现在他们自己想去哪,拎个包就走了,我们根本不担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