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特写
    报 纸
    杂 志
    留学 2014年01月20日 星期一

    一家三口写留学:我们把女儿的日志变成了书

    《 留学 》( 2014年01月20日)

        文/图_郑晓边 耿北玲 郑 萱 编辑_王桂茹 王 楠

        留学海外儿女的成长和生涯发展牵动着父母的神经。经过漫长的窗前苦读,孩子走进人生新的剧场,从家庭到学校,从东方到西方,不断变换生活角色。多数留学生的父母都有一种放飞风筝的感觉,生怕哪天断了线,而孩子淡定自主、自理自治的能力却往往超过大人的想象。

        我们是一个普通的教师之家,女儿大学毕业以后,申请到华盛顿大学奖学金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开始了她的留学之旅。那是一段不平静的生活探险,也是家庭成员共同成长与发展的挑战之路。在女儿终于获得美国博士学位、回国工作之际,再回首数年来的留学生活,有许多心语可以与广大的留学生和家人朋友分享,就从两段家人书信对话说起吧。

        留学家书,传递幸福感

        女儿:爸妈好!我时差终于倒得差不多了。昨天买的菜够吃一阵了,今天也做了饭,和室友一起,就是这样生活,其实挺简单的,不用担心。这里的蔬菜水果都很好吃,尤其是苹果,7美元买了20多个,这里居然有“大华超市”,国内有的这里全有。老美很好玩,在发票的背面还画笑脸。生活不会太难了,我觉得我可以应付的,所以不用担心什么……

        父母:看到你阳光的第一封信,我们真高兴,为你加油!由于时差,开始有些困难是可以理解的,但信心和开心尤其重要。你的简短来信给我们带来幸福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和面貌很重要。营养好,休息好,才能精神好。

        这是女儿留学初期的一次家书对话。记得6年前在机场离别,看着女儿渐渐消失在机场的尽头,我们都无限惆怅,顷刻才意识到,自己成了“留守的空巢老人”!22年来的日日夜夜,我们对女儿倾注了多少心血!一旦有一天她离开我们,踏上独立生活的征程,我们真有些舍不得,内心在担忧:孩子单飞行吗?现在想想,其实担心有点多余。孩子不喜欢父母的唠叨,但他们自己却喜欢把感兴趣的事件与父母分享,看到孩子的阳光心情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很欣慰。我们会及时强化鼓励,并把父母的幸福感受反馈给她。

        “期待效应”,让女儿更自信

        女儿:这几天我跟美国同学和老师聊到家乡城市—他们对中国了解太少了,我跟他们说家乡是很大的城市,比这里大多了,他们还很奇怪。昨天上课的时候老师还说我是 "small town girl(小城女孩)",气死我了。这几天很想家,从你们寄来的照片上看,家里的宠物小狗似乎还是那样,衣服很好看,它已经不记得我了。下学期要上教学实习课了,实习时要每天都去听课,很忙的,有时候觉得这边学习太辛苦了……

        父母:女儿好!昨天晚上,我们到剧院看了百老汇经典音乐剧,20年没有看戏剧了。是你的理解和深造才使我们能够有机会回归生活。1934年的美国青年创业故事,至今还鼓舞着全世界的青年人,也感动着父母!看了你的文字,觉得你很会思考问题,我们希望这种挂念也成为家人生活前行的动力。思念家人是人类的正常情感反应。多看自己的成绩,可以增添克服困难的信心。希望你学会生活,寻找快乐,明天自然更美好!

        父母信任孩子的选择和主张,在她想家和情绪低落的时刻协助她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才能促进子女的自信成长。我们让女儿知道,美国教授说你是“小城女孩”没有什么不好,也许是赞美你纯朴、善良!只要改变自己的不合理感知和看法,自然就顺气了。后来的学习中,女儿摆正了心态,得到老师的一致肯定,不但申请到助教奖学金,顺利进入博士候选,还获得优秀教师提名奖。我们一直认为,父母的信任和鼓励,是孩子建构自信自主的法宝。我们也在尝试,希望通过父母的积极“期待效应”来使孩子体会到信任,提高自信心。

        从女儿博客了解她

        记得女儿出国前,为了让她保留对家乡的眷念,我们特意带她去看了看北方的老家,没有想到她竟然有了失根漂泊的伤感!寻根的感觉,对于孩子人生发展和生活充实其实很需要。后来在留学的数年里,女儿回国探亲几次,每次往返太平洋两岸,都自然浮现对幸福的憧憬。女儿谈到幸福很具体,这些都是留美学生所憧憬和期待但并不为在家青少年所认同的东西。看到这些,我们觉得送女儿出国留学是值得的,也是必要的。这让她意识到,原来,幸福就是点滴琐事,幸福就在身边。

        把女儿的日志变成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忙于学习、工作和生活,和我们交流机会越来越少,我们写了一些家书,每每用电脑发过去,却很少见到回复,女儿只是在节日前后通过网络发来一两句问候。其实我们了解,女儿在留学期间,撰写很多中英双语的博客,记录点滴生活学习的喜怒哀乐,和国内外的同学好友分享。一开始,她不是很乐意让我们看到,后来,经过父母多次沟通,她也同意

        我们分享她的博客。几年来,认真阅读她的心语,回顾她离家后在美国奋斗的日子,我们感同身受。有一天,空巢的我们突发奇想,能否将这些留学博客翻译出来,撰写一部亲情互动的书,与广大的留学生和父母分享呢?于是我们着手把3年留学博客进行了整理,又把初稿传给女儿审定。遗憾的是,一开始她并没有认可我们的做法,对父母的解读还颇有微词。但我们坚持认为出书不是目的,而是提供一个留学生家庭亲情交流的平台,提供最真实的父母与子女互动的记录。

        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

        2013年圣诞到来之际,《成长的幸福力》一书终于出版。如今女儿已获得美国著名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并且决定选择返回祖国,开始她的教师职业生涯。在该书最后定稿的时刻,她终于能够安下心来写下了自己的心声,而当初的分歧,也走向了理解。再读6年前写的日志,我惊奇于自己第一次出国、独立生活时的那种热情和好奇心。

        今天,当我回到祖国,“逆向文化冲击”也是同样的充满惊喜!我发现自己变得更现实,不如以前那样充满浪漫情怀了。我想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当父母建议我出书的时候,我与他们有过很多争执。父母给我的博客日志加评语这事感觉就像一个老师用红笔在你作业本上圈圈点点。我们观念上的分歧始终也没有解决,而敏锐的读者也许也会从这本书里读到这种不同的观点。毕竟,我们不是一代人。幸运的是,尽管分歧依然存在,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更多地理解对方。对我而言,我明白了他们对我的关心和爱护都是如此真诚、真挚、无私。他们和世界的父母一样,期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幸福。

        学习和成长是一辈子的事,困难和失败在所难免。在东西方两个世界之间周旋,我学到了比读博士还要多得多的东西,这本书就是这个过程的一个片段。我们并不是在给家庭教育、出国留学或英语学习提供唯一的金科玉律,因为,即使是“哈佛女孩”或“虎妈”,也有过彷徨和泪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