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23日 星期五

    大运河,是我一生的牵挂

    讲述人: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运河文化宣讲员 王和平

    作者:本报记者 李志臣 宋喜群 本报通讯员 李淑冉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23日 05版)

      【一线讲述】

      我从小生活在运河岸边,喝着运河水、吃着岸边粮长大。可以说,我的一生都在围着运河打转,被运河文化滋养。让我魂牵梦绕的大运河,一直流淌在我心里。

      小时候,我家紧靠大运河,打开家门就能看到大运河。那时,我常在运河里摸鱼抓虾,听老辈们讲述明清时期商贾繁华的盛景、滚水坝治水的智慧,对大运河充满了好奇。

      后来慢慢长大,由于运河水面大涨,大堤需要加固,我们开始搬迁。后又因修建四女寺水利枢纽,我们再次搬家。每次搬家,母亲虽有一些不舍,但也总是坚定痛快。在与运河的相处中,我被运河两岸人民坚韧不拔、勇敢担当的精神深深感动。

      2003年,进入花甲之年的我,越来越对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感兴趣,开始着手整理运河故事,先后参与挖掘四女祠原貌、明清时期四女寺盛况、四女寺船工号子以及四女寺历史人物及民间传说,收集整理四女寺镇、大运河文化故事一百多万字。其中,《运河畔边的笑声》《乡村记忆》两部作品深受大家喜爱,很多人由此开始主动了解大运河文化,这让我感觉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也更加坚定了我弘扬运河文化的决心。

      多年来,运河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的血脉,时时滋养着我的心灵,不断升华着我的境界,也涵养了良好家风。许多邻居、亲戚都来向我请教“家和”之道,我也倾心相授,用运河文化来拆解大家的“烦心事”,来人越来越多,慢慢就建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很多村民家庭愈加和睦,村风积极向上,我想这都是运河文化的功劳。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德州正大力实施黄河、大运河“牵手”工程,武城县作为“两河牵手”工程的重要一环,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我打算成立运河文化宣讲工作室,把我所有的知识、精力全部投入运河文化宣讲中,让人们在收获水清岸绿生态廊道的同时,享受到运河文化带来的精神滋养。

      (本报记者李志臣、宋喜群,本报通讯员李淑冉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