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13日 星期二

    地方师范院校的使命和担当

    作者:吕治国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13日 15版)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基点在基础教育。师范院校具有联结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天然使命,必须回答好“强国建设,高教何为、师范何为”的时代命题,聚焦教师教育主责主业,回归“师范姓师”的办学初心,深刻把握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内涵和具体要求,切实发挥好教育“工作母机”的重要作用。同时,地方师范院校作为区域基础教育师资特别是乡村教师培养的主要阵地,要深刻把握广大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需求转变,针对乡村教师短缺与结构性矛盾等短板,对自身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学科结构、课程设置等内部要素进行优化调整和资源整合,努力成为区域师范教育的守望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担当者、深化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教师教育开放创新的开拓者和乡村教育振兴的贡献者,培养出一批批“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的优秀教师,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

    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求

      优质师资“供给不足、质量不高”,一直困扰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在全国200多所师范院校中,地方师范院校占比97%;在地方师范院校中,非省属重点师范院校约160所,占比81%。无论是量的供给还是质的提升,地方师范院校都大有可为。同时,随着中国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人口之变给以培养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师资为主的地方师范院校带来冲击,而这类院校多从中师、大专升格而来,办学水平有待提高。未雨绸缪,适应时代要求、人口之变和市场需求,提高办学质量,成为地方师范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此,地方师范院校要立足供需耦合,在精准把握区域基础教育需求侧的基础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量的供给方面,在大数据监测基础上精准研判区域基础教育师资缺口和未来就业需求,科学把握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的现状和趋势,充分考虑地方师范院校学生女性比例过高的实际情况以及影响其基层就业意愿的现实因素,合理调整学科专业体系和招生规划。在质的提升方面,地方师范院校要自觉将自身发展的小逻辑融入高质量发展的大逻辑,面向乡村振兴主战场,从提升师范生胜任力、贯通职前职后培养的角度,优化旨在促进其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体系,实施协同联动的培养模式,构建符合师范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富有师范鲜明特色的训练机制,健全激发高质量发展内在动力的治理体制,不断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构建教师教育体系

      高质量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需要高质量教师教育支撑,但地方师范院校在这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当前,尚无教育类硕士点的师范院校约占地方师范院校总数的77%,这类院校教师教育水平整体不高,在师范类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建设上较少涉足,也很少获得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或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同时,此类学校普遍存在经费支持不足、资源保障薄弱、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强、实践教学改革创新不够等问题,亟待改进。

      为此,地方师范院校要把构建教师教育体系作为办学治校的“第一工程”,坚持系统、协同观念,以服务地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价值导向,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为旨归,将“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的要求贯穿师范生培养全过程。要确立实践在教学中的关键地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乡土文化等有机融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并通过专业学习共同体、名师工作室、实践共同体等载体,为教师自主发展能力与核心素养提升提供支撑。同时,依托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和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从教育协同、资源优化、质量提升、治理效能等方面着力,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提供更多生动实践。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与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相适应,地方师范院校还要深刻理解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全面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贯穿人才培养全方位全过程。

      为此,地方师范院校要以培养具备数字素养,具有人机互动、人机协同能力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建立系统的教师数字能力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加大面向教师的数字化技能培训与专业化在线学习,建立教师数字素养认证机制。加强资源建设,协同建设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数字素养课程资源。积极引进和开发优质的教学案例、实践项目等资源,通过与企业、行业合作,共同开发具有实用价值的数字素养课程,开展项目式学习、实习、实训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数字素养和应用能力。积极推广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利用数字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推动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地方师范院校还要将教育家精神的培育、弘扬和践行全面融入办学治校中,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要求为引领,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维度,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师范生培养、教师职后培训、教师职业发展等各环节,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吕治国,系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琼台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