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04日 星期四

    【文化评析】发展旅游演艺须重视内涵提升

    作者:陈卓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04日 11版)

      【文化评析】

      最近,很多人都刷到了一则外国游客观看《长恨歌》被震撼到连喊“Amazing(了不起)”的短视频。有网友自豪地说“这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有人谈到其他地方同样令人震撼的旅游演艺。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大中型旅游演艺市场迅速增长,演出场次约2.73万场,较去年同比增长260.6%;观演人数1615.68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184.63%。

      旅游演艺市场的火爆,不仅在经济效益层面让游客“打卡”又“刷卡”,拉动旅游业的综合增长、促进当地人均收入;也在社会效益层面让文化“活化”又“灵动”,创新中华文化传播,满足游客精神文化需求,使得旅游演艺这一文旅融合产物成为建设旅游强国的一张“金名片”。

      历史文化“活”起来,方能带动旅游演艺“火”起来。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数不胜数的经典传奇、历史故事、文化传统、名人轶事、风俗习惯等,以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为核心,通过艺术手段进行创意表达,借助数字技术加以立体呈现,可以在创新中褪去历史文化的神秘晦涩,让古籍和遗迹融入当代生活,为游客提供“可看可听可闻可触可尝”的沉浸式旅游体验。这样的旅游演艺,通过文化之韵、艺术之美、科技之炫、体验之酷,可以唤起游客与作品的精神共鸣,进而燃起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自信。

      整体化、戏剧化丰富演艺文化内核。最早的旅游演艺以“拼盘”节目等形式呈现,虽然兼容并包却单调乏味。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旅游演艺项目文化内核逐渐丰盈,偏向于挖掘讲述完整连贯的历史文化故事等,并呈现戏剧性、叙述性的再现场景。例如,《长恨歌》作为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以白居易的《长恨歌》为脚本,讲述了1300年前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恢宏大气的唐朝文化,创新了游客的文旅体验。《重庆·1949》则是“一座剧院,只演一部戏”,以革命史实为创作素材,生动再现了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共产党人在狱中坚贞不屈、顽强斗争至最终慷慨赴死的英雄事迹,使观众深受感染和激励。

      “一场演出带火一座城”现象日益增多,旅游演出甚至成为吸引旅客的一大“利器”。对于游客来说,演出的独特性是其最大的观赏价值。旅游演艺节目要吸引游客,需要深入挖掘当地具有独特性的文化符号和内涵。例如,《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通过丰富的戏剧艺术手法将标志性的河南文化符号打造成巨大的戏剧聚落群,让游客沉浸式“自由穿梭”于21个剧场,感受数千年来黄河流域普通民众基于“土地、粮食、传承”的悲欢离合。大型民族歌舞史诗《张家界·魅力湘西》以“室内舞台剧+室外绝技表演”形式,通过苗族鼓舞、土家族硬气功表演、瑶族爬楼等全景呈现湘西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增强了游客“好听好看好玩好懂”的文化体验感。

      近年来,旅游演艺项目从“在景区”逐渐成为“是景区”,甚至与所在山水自然、城市场景等融为一体,以沉浸式、互动式文化创意丰富了文化内涵,增强了游客的具身感和情感认同。《印象·刘三姐》作为中国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节目,在不断迭代升级中将广西民族音乐、漓江渔火、民族风情等元素植入当地山水,通过声光电等视觉效果和艺术编排,融合呈现了漓江渔家生活,让观众在游山玩水中也受到文化熏陶。《又见平遥》将山西古城元素融入文化演出,将迷宫般的剧场分割为不同主题的空间,让观众既能领略平遥祖辈的生活风情,又能具身感受平遥人的道义精神。

      旅游演艺方兴未艾,已经成为很多城市的文旅宣传重点,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要更为重视内涵提升,通过“文化+艺术”拓宽旅游演艺的文化魅力和艺术格调。唯有如此,旅游演艺才能不断迎来“Amazing”!

      (作者:陈卓,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市委党校分中心特约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