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抒己见】
3月18日《光明日报》教育周刊全方位展现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举行五年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图景,其中刊发的《锻造可信可敬可靠 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做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大先生》等稿件,充分表明讲好思政课、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师队伍是关键,引发了广大师生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辅导员是可信有为的骨干力量。面对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辅导员需要在信仰、学识、作风等方面当好引路人,成为他们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志存高远,言行闪耀信仰之光。辅导员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只有自己旗帜鲜明、理直气壮,才会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看清楚“中国道路走得对、走得通、走得好”,想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
苦练内功,涵养提升学识魅力。辅导员普遍是毕业后直接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不缺“有字之书”的学术训练,但在“无字之书”上的实践锻炼相对较少,需要在经济社会主战场、改革开放最前沿感知体验,不断长本事、长才干。辅导员应该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历史视野与国际视野,努力成长为智慧型老师。
春风化雨,心里充满无私和仁爱。辅导员的工作表面上是一件件小事,实质上却是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的过程,在细微之处见真情、点滴之间显功夫。只有对学生真心,学生才会交心,辅导员要更多地走进课堂、实验室、宿舍,参与指导社会实践、就业创业,与学生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一起分享取得荣誉时的喜悦,一起分析成绩滑坡时的原因,在出现困难时帮一把,在上台阶时拉一下,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总在身边、关爱就在眼前。对学生,除了关爱,还应多一些尊重、宽容和理解,平等对待学生,不因个体差异、外部环境而疏远、冷落和敷衍,但也不能少了严格要求,敢于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坚持原则,不在关键问题上“放水”,避免因自己一时心软造成学生一生后悔。把育德与育心有机结合,抓住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两性情感、师生关系等关键点,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让学生在精神上变得强大、成熟。
遵循规律,掌握好工作的方法和艺术。辅导员工作是一门科学,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是否把握得准、运用得好,直接关系到辅导员能不能成为行家里手。要围绕学生、了解学生、服务学生,弄明白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差异化需求,分清楚哪些学生需要“润物无声”、哪些学生应当“响鼓重槌”,细致入微地精准开展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紧扣今天的大学生是“网络原住民”的特征,在沿用好办法的同时,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抓住有的学生“碰到问题不问老师问度娘、遇到困难不在班组讲而在朋友圈寻求安慰”的症结所在,提升数字思政工作能力,综合运用谈心交心、网络交流、书信往来等手段,拓展阵地与载体,掌握时机与火候,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作者:曾庆洪,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西南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