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二

    让金融活水流入科创“良田”

    讲述人:西安中科光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妍

    作者:本报记者 张哲浩 李洁 本报通讯员 柏帆 《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23日 05版)

      【一线讲述】 

      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血液持续注入。我们2021年投资的一家科技型储能企业,当年收入只有两千多万元。在解决融资难题后,该企业2022年、2023年年收入分别达到4亿多元和十多亿元。

      在十余年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我们总结出了科创企业的普遍特点,那就是轻资产、重人才、长赛道、宽估值、低盈利、高风险、高投入、高潜力。当前,光子产业处于快速发展期,其高投入、高潜力的特点更加鲜明,也正因如此,其成长需要更多的金融血液。

      早在2013年,我们便通过设立专注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天使基金,围绕光电子和军民融合领域对科研院所早期项目进行股权投资。

      光子产业多聚焦于当前科技前沿的细分赛道,在企业发展早期,自身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而相较于能源矿产、基础设施以及房地产等传统行业,金融机构对科创企业的行业认知和技术理解存在一定差异。我们应积极发挥光子产业链链主企业在相关领域的优势,助力企业更顺利地取得银行融资,获得更好发展。

      幸运的是,各家金融机构对这个领域表现出了极大兴趣:我们受邀参与银行的科创金融产品模型设计,通过技术+成长性评价的打分方式,先后联合开发出“硬科技创新贷”“光子贷”“新兴产业贷”等更匹配科创企业的实际需求、解决科创企业融资痛点的融资产品。目前,已设立的专项融资额度达到32亿元,帮助很多企业解决了融资问题。

      去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列为金融工作五篇大文章之首,今年年初,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又发布了《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科技金融发展的方向。

      各类政策密集出台,让我们对科技成果转化信心倍增。支持科技创新,打造科技转化“雨林型”生态体系,畅通科技金融服务渠道,让金融活水流入科技创新的“万亩良田”之中,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追求。

      我所在的西科控股,出身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我们通过打造一院、一基金、一平台、一空间、一智库的“五个一”模式,为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自2012年公司成立以来,我们成功投资孵化出480多家硬科技企业,这些企业的成长壮大,正是通过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生动体现。

      (本报记者张哲浩、李洁 本报通讯员柏帆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