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2月28日 星期三

    在细微处,在闪亮处

    作者:王选 《光明日报》( 2024年02月28日 14版)

        根据汪曾祺的散文《花园》创作的同名绘本。胡椒枪绘

        根据孙犁小说《荷花淀》改编的同名连环画。资料图片

      【探寻细节的魅力与张力】 

      我当过十余年电视记者,摄像是必备技能。我学的是中文,压根儿不懂摄像,甚至连摄像机都没摸过。干记者后,就在实践中摸索、学习。镜头是电视新闻的语言。在摄像中,镜头有不同景别。景别是指在用一定的焦距拍摄画面时,因镜头和拍摄对象之间距离的远近不同,从而造成镜头呈现出的画面大小不同。距离越远,画面范围越大,景别越大;距离越近,画面内容越突出,景别越小。通常,景别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我开篇就谈及摄像,并非跑题闲扯。我发现,景别拍摄和文学写作一样。整篇文章,我们可以看作远景;而故事梗概,我们可以看作全景;段落等可以看作中景、近景;显然,文章的细节就是镜头中的特写。

      在拍摄中,我喜欢拍特写,同事还专门提醒我,要多用其他景别拍摄。我为什么喜欢特写?因为特写可以展示细节,可以呈现局部,可以表达拍摄对象的特征、情感和心理,可以增强观者的视觉冲击,也可以控制和调节叙事节奏。这一点,跟文学创作中对细节的使用完全一样。

    1.好的细节是文章独特的面貌

      我曾经多次到学校给学生讲作文,我说作文要写出人或事物独特的面貌。可这句话过于空洞,于是我就举例子:每个人的爸爸都是男性,有鼻子、有眼睛,可在人群中,你之所以能认出你的爸爸而没有把其他人当爸爸,是因为你知道,除了人的普遍特征之外,你的爸爸还有他的独特性,比如梳三七分头发,戴黑框眼镜,下巴有一颗绿豆大小的痣,伸直脖子有鹤立鸡群的感觉……正是这些独特之处,或者说细节,共同组成了你的爸爸,你认识他正是通过这些细节来判断的。

      文学也一样,我们说谁的文章有特点,有辨识度,其实是在说他的文章有独特之处。这些独特之处一般来说是通过细节来展示的。孙犁在小说《荷花淀》中写道:“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这就是孙犁的细节,把两个数学问题写得如此生动。在每个人都司空见惯的文字中,它之所以是孙犁的文章,而不是其他人的,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一处处细节,形成了个性化的文学面貌。

      在文学创作中,细节还是文章的性格,或者说脾气。人问其性格如何,我们说其开朗活泼。但这些词语过于抽象,不直观,唯有举例说明,比如说他爱唱歌,有次聚会,他一个人从头唱到尾,嘴皮子都唱麻了,直打哆嗦。有了这个例子,这个人的性格就鲜活起来了。而这个例子,说的就是他在生活中的细节。换句话说,细节让他鲜活起来。

      记得读汪曾祺《葡萄月令》一文,颇为惊喜,感佩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葡萄细节的呈现。他写道:“浇了水,不大一会儿,它就从根直吸到梢,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浇过了水,你再回来看看吧: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从小孩嘬奶到水滴嗒嗒,作者对浇水后葡萄的情况细细写来,如此生动,又如此充满温情。他又写道:“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人人皆吃葡萄,而如汪先生这般悉心观察雨后葡萄园,又能描写如此精彩者,真是寥寥。他写雨后葡萄,如白玛瑙、红宝石、紫水晶、黑玉,颜色、形状极为生动,葡萄跃然纸上,也让人仿佛置身果园中,好想伸手去触摸那一串串葡萄。这样的例子,在文章中比比皆是。从一月到十二月,正是一年中关于葡萄种植、培育、养护、采摘、贮藏、留种的细节,形成这篇文章的性格或脾气。它娓娓道来、温文尔雅,又鲜活有趣、生意盎然,如流水般沁人心脾,也叮当有声。这和汪先生性格又那般相似,真是文如其人。

    2.好的细节赋予文章持久的生命力

      人生在世,不过几十年,欢喜而来,悲怆而去。前些日子,我有亲人去世,她常年生活在城市,我见她不多,回想起来,可谈之事也寥寥。但有件事,至今记忆犹新。我十多岁时,去她家走亲戚。那是冬天,她切橙子给我吃。她切橙子不是竖着切,而是横着破成两半,再一刀四瓣。她悉心摆入盘中,如出水莲花,端给我吃。我看到她素净的指甲缝里沾着橙子的汁液。如今,她已离世,每想起这件事,就让人伤感。人一辈子,看似漫长,但当我们怀念她时,发现怀念的就是那几件事。这几件事,其实就是她一生中的几个细节。祖母一生多苦难,对我们儿孙又倍加爱惜。她总是将梨子、蛋糕等别人送来的东西,用藏蓝粗布衣衫的衣襟兜着,颤巍巍地拿到我家,给我们兄妹,舍不得自己吃。祖母临终前,正是腊月,她给祖父说:“过年了,煮一锅肉,把几个孩子叫来,一家人热腾腾吃顿肉,我的娃,都是些馋娃。”这件事,成了祖母遗愿,她走于天寒地冻之日,没有和孙辈们在一起。每念及此事,我都潸然泪下。这是她一生中让人伤感的细节。

      文学也是如此,一个作家一生洋洋洒洒写了那么多作品,我们能记住的就是那不多的几篇,甚至是不多几篇里的那几处细节。这些细节,我们一直记着,它是文章的生命,能长久存活下去。有些小说,故事的主人公名字、故事轮廓都有些模糊,但有些细节一直让我们记着,生发出的魅力将长久存在,像青草一般。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文末写道:“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年少时学此文,觉得这几句无非叙事,平平无奇,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经历了几番人世沧桑和生离死别,便觉虽寥寥数语,但意味深长。我常常默念这几句,每次念起,总会想起枇杷树下,佳人故去,然时光恍惚,此去经年,真是让人无限怅然,悲从中来。我无法背诵《项脊轩志》全文,但对这几句牢记于心。就整篇文章来说,这就是细节的力量,它犹如那枇杷树,在一代代读者心里生长着,有无限的生命。

    3.好的细节需要观察、想象、修饰和营造

      细节是什么?细节是文章的榫卯,是文章的瓦片,是文章的色彩,是文章的门窗。没有好的细节,就没有好的文章。

      文,即纹,纹路、纹样、纹饰,重在表象的样貌和修饰。章,有章法、秩序之意。既然是文章,就要讲究章法,在章法中经营详略。详即为细节。文章的详略至关重要。略要像山顶松柏,稀疏几棵,大风过境,毫无遮挡;详,就要写足细节,就要写到密不透风,让人读来呼吸紧迫、心跳加快。

      写作中的细节从何而来?

      首先是观察。观察生活,观察他人,观察自然,甚至观察世界的背面。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但是对于世界我们仅仅是看见。看见跟“吃饱”一样,只是浅层次的。观察才是高级的,观察跟“吃好”一样,让我们对世界拥有深刻的认知。只有观察,才能得到细节,否则,只属于走马观花、泛泛而谈。

      其次是想象。我们眼睛难以抵达的地方,想象可以替我们涉足。要写好细节,想象也很重要。当然,我们需要的是文学的想象。文学的想象犹如变幻不定的一匹马,用一对对蹄印丰富着世界的边界。

      此外,如果仅仅将观察呈现于纸上,那就过于简单。我们需要对细节进行文学的修饰,提升细节的境界和表现力。就如同镜头语言中特写,只放大局部自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明暗、对比、层次、构图等技法,更好地展现局部。这和文学细节的修辞道理相同。

      最后,则是营造。细节不是堆砌,不是照本宣科。每处细节描写,都是有其存在价值和文学意义的,是为文本服务的,就如同人的眉毛、耳朵、脏器等,没有多余,也不会多余,它们都服务于身体。所以,要匠心独运,用细节体现审美惊奇,达到计白当黑、意犹未尽的效果,让读者一见倾心、兴味无穷。

      关于文学的细节,一言难尽。作家张楚说过:“短篇小说是深夜的一声叹息,是抹香鲸在月光下跃出海面的一瞬,是骆驼穿过针眼安全抵达沙漠的过程。”细节亦可作如是观。

      好的细节在哪里?在文章的细微处,在闪亮处。

      (作者:王选,系甘肃青年作家、《西部文艺研究》编辑部主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