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进行时】
深夜,广西南宁市大塘镇。工程车稳稳停在花甲山隧道旁,寒风夹杂小雨灌进隧道,越发寒气逼人。经过充分准备,零点时分“天窗修”命令下达,梁健玮带着张博和梁宏巍快速走到隧道口进行检查。
“今晚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处理504信号机灯丝电流超下限隐患,二是检修隧道内剩余的2架信号机。进入隧道作业之前,一定要检查好头灯电量是否充足,对讲机通话是否良好。”梁健玮一边交代一边复查。
梁健玮是钦州电务段五象南高铁信号工区工长,今年32岁,他所带领的工区有16名职工,平均年龄不到29岁,主要负责维护邕北线70公里的信号设备,其中信号机有124架。信号机被誉为铁路的“眼睛”,有红、绿、黄、白、蓝5种颜色,代表不同的行车含义,是铁路重要行车设备之一。
五象南高铁信号工区四周群山环抱,地质条件复杂,管内有10条大大小小的隧道,其中花甲山隧道长7公里,是邕北线上最长的一个隧道,部分信号设备装设在隧道中。
春运期间,每天有近60趟动车组会从这里通过。凌晨动车停运之后,这群年轻人趁着夜色,穿行在隧道内检修设备。漆黑的隧道里只有信号机的零星光亮,需要借助头灯探路,循着信号机的光亮前行,他们笑称自己就像“追光者”一样。
“先用仪表测试一下信号机点灯单元的输入和输出电压。”来到504信号机跟前,梁健玮将数字万用表调到电压挡,两支表笔卡在对应的设备端点,然后观察屏幕上的数值,“输入的电压是稳定的,输出的电压一直在跳动。”
梁健玮从信号机箱盒里掏出检修记录本,查看上一次的测试记录,“输出电压比上次低了2V左右”。
他屏住呼吸,将耳朵凑近电源盘,听到“吱吱”的声响,“这个设备有杂音,使用久了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梁健玮看来,一名合格的铁路信号工,不仅要会使用仪器仪表,还要会“望闻问切”,设备出现异味异响都是处理隐患的重要参考。
“把电源盘更换了。”梁健玮说,张博心领神会,掏出工具,三下五除二便换上新的电源盘,再次用万用表测试电气特性数据,一切恢复正常。
梁健玮又联系室内人员进行联锁试验,通过模拟占用区段开放信号,点亮相应的灯位,确认设备良好。室内人员通过微机监测系统,查看信号机的灯丝电流,原本锯齿状波动的电流图变成了一根平整的直线,表明信号机状态已经稳定,梁健玮如释重负。
504信号机的隐患处理之后,梁健玮和同事继续徒步两公里,对剩余两架信号机进行检修。
(本报记者 周仕兴 本报通讯员 杨 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