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0月01日 星期日

    厦门市集美小学:诚毅教育结硕果 百年名校焕新颜

    作者:黄艺琼 《光明日报》( 2023年10月01日 04版)

      1913年,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在集美社大祠堂开学,揭开了集美学校发展的序幕。百年来,学校始终遵循“诚毅”的校训,谨记提高国民素质的办学目标,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扬光大优良传统,秉持“锻造诚毅之师,培育嘉庚学子”的办学目标,凝炼出“诚以待人,毅以处事”的校风、“以身作则,诚毅育人”的教风和“诚学善思,毅知笃行”的学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品位。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福建省示范校、厦门市文明学校、全国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全国足球特色校、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课题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的研究实验基地学校等荣誉。

    拳拳爱国心 诚毅报国志

      20世纪初,陈嘉庚决计创办一所全村统一的小学校。但集美半岛的耕地有限,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按时入学,陈嘉庚暂借当地的祠堂,经过一番修缮后作为临时校舍。
      1916年,陈嘉庚派其弟在集美创办中学和师范学校,选拔有志从事教学的青年,并严加考察,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陈嘉庚创办了适应时代需要的师范学校,在满足各类学校师资需求的同时,推动了专项教育的发展。
      百年来,集美小学几经更名,但对“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追求始终未曾改变。
      1979年9月,集美小学恢复校长制,归属厦门市教育局直接领导,办学条件日益完善、规模日益扩大。借力于原有积淀,学校教学质量连年提升。1980年12月集美小学被定为“福建省重点小学”,且名列1990年6月出版的《教育大辞典》(第1卷)中全国著名小学、福建省十所名校之一。
      集美小学的教学楼“三立楼”是厦门地区首个共青团支部、中等学校中共党支部的诞生地。1997年,厦门市召开专题会议,推进“三立楼改造工程”,与集美校委会共同筹措资金800万元,于1998年改建竣工。与此同时,学校不断完善教学设施设备,自然实验室和图书馆分别于2002年10月、11月通过省级验收,音体美设施当年即达到省颁I类配备标准。

    以诚毅育人 促教学相长

      成立之初,集美小学就着力制定并实施详尽具体、紧扣生活的小学生操行评定方法,将“诚毅”的校训融于“忠勇、孝顺、仁爱、信义、和平、礼节,服务、勤俭、整洁、助人、学问、有恒”12个主题中。
      历经百年,学校德育内容与时共进,依然以“诚毅”为核心,除了在常规教育中渗透校训精神,更形成了系列独有的传统德育活动。
      学校在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传承学校的历史文化,基于新时代学生发展需求创编出版《有一个地方叫集美》《有一种精神叫诚毅》《追寻嘉庚兴学初心》等校本课程辅助读本,做到课时、教材、教师“三保证”,使每个嘉庚学子接受体系完整的诚毅教育。

    深入教学改革 培育时代新人

      根据学校校史记载,集美小学于创校之初即在教学上进行诸多改革探索。今日的集美小学,仍在继往开来的路上焕发蓬勃活力。
      以语文学科为例,作为厦门市唯一的“福建省小学语文学科基地校”,学校在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阅读推广等方面均达全省领先水平,教师教学技能出类拔萃,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成绩喜人。教师群体敢于创新,锐意进取,学校教学改革成效显著,2023年1月获评福建省首批义务教育教改基地校。
      110年来,集美小学的师生们坚持不懈努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绩。近10年来,毕业于集美小学,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有18名,考入其他高校的优秀学子更是数不胜数。
      说起母校集美小学,说起校主陈嘉庚先生,他说深受“诚毅”校训的影响,对母校和校主心存感恩。“在集美小学、中学的求学时光是非常重要的经历,作为集美学村成长起来的孩子,对“诚毅”校训耳濡目染。”赵家鑫说,“如今回头再看,这对我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起了重要作用。嘉庚校主所做的慈善工作,对祖国的情怀,和诚以待人、毅以处事的行为准则,深深影响着我,到现在我还从中受益。”
      百年前,陈嘉庚发出“教育乃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铿锵誓言,毅然回家乡集美兴办教育;百年后,集美小学持续弘扬校训精神,追随先辈足迹,开展诚毅教育,办学育人结出累累硕果。这是历史的回响,是精神的传承,更是集美人矢志耕耘的方向。

      (黄艺琼)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