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头屯河农场距乌鲁木齐市只有20公里,到乌鲁木齐机场20分钟车程。2015年,我从北京来到这里的农场创业,就是瞄准了突出的区位优势,发展设施农业和花卉种植。
起先,这里是一块荒地。几年前,农场投资3000万元建起大棚,想引导职工群众发展特色种植。投资兴业后,我开始做市场调研,想着另辟蹊径,蹚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来。
2016年底,我开始试着种草莓。草莓种植过程中的水肥管理可是门大学问,单凭经验行不通。一开始种植草莓时,我的水肥投入量是作物实际需求量的2~3倍,不仅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效果还不好。
去年2月,我参加了农场的科技之冬培训,农业专家手把手教我们温室高架无土栽培技术。专家教得仔细,我们学得用心。我突然冒出个念头:能不能依靠无土栽培技术在温室里种草莓?
于是,我向农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提出了这个想法,很快得到支持。2022年6月,我成立了合作社,在10座温室大棚里采用高架无土栽培草莓,试种了隋株、粉玉2号、章姬、红颜等品种。
果然,高架无土栽培好处多多:很好地避免了病害障碍等问题;大大提高了设施空间利用率;省水、省肥、省工……农场为合作社申请了145万元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实施日光温室智能化改造项目,新上了“水肥一体化智能管理、远程监测土壤温湿度、智能化清洁能源采暖”等设施,让温室大棚更加“春意盎然”。
以前种草莓,工人需要反复走动检查浇水施肥状况,中间还要忙于其他农事,费时费力,草莓种植质量和效益都上不去。使用高架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智能技术后,工人通过智能手机App操作,5~10分钟就能完成整棚草莓灌溉,每亩节水50%左右,大大提高了生产效能。
一系列新技术的加持,让草莓的口感大幅改善,每个温棚还比以前增产500公斤,收益也多出五六万元。目前,我们的草莓每天可以卖出50公斤左右。随着成熟的草莓越来越多,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红扑扑的草莓被大家捧在手心里,香甜的味道惹人夸。
有了这些“黑科技”,咱的日子就像草莓一样,越来越甜。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王建宏、张文攀、王雯静、万玛加、李慧、高平、王潇、王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