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中国-中亚峰会】
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中国西安举行,作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建交31年来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的元首峰会,中国-中亚峰会在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次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将与各国元首回顾关系发展历程,总结发展经验,就相关议题交换意见,为中国和中亚国家未来合作指明方向,共同谱写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发展的新篇章。
创新合作机制,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建交31年来,政治互信的深化和畅通的政策沟通为中国和中亚国家的务实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中国与中亚国家实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一方面,中国与中亚国家建立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政府间合作机制,对于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中国与中亚国家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与各国经济发展战略,共同制定合作规划和措施,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政策支持。
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中国与中亚国家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务实合作,精绘“一带一路”工笔画,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在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与中亚五国元首宣布打造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出深耕睦邻友好的示范田、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合作带、强化守卫和平的防护盾、构建多元互动的大家庭、维护和平发展的地球村5点建议,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进入新时代指明了方向。
实现新的发展目标需要创新合作机制。2022年6月“中国+中亚五国”外长第三次会晤期间,六国一致同意建立“中国+中亚五国”元首会晤机制。中国-中亚峰会将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发挥元首外交战略引领作用,为中国与中亚国家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共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深化务实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中国与中亚国家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近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安全、经贸、人文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和取得的成就产生了外溢效应,为中国与中亚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打下了坚实的合作基础。
在安全领域,中国与中亚国家在解决了传统的边界问题和相互裁减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之后,双方战略互信不断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致力于在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方面的合作;在双边层面,中国与中亚国家签署了政府文件,深化在打击“三股势力”、禁毒、打击有组织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在多边层面,中国与包括中亚国家在内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密切配合,为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提供了安全的环境。
在经贸领域,“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一方面,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结构具有较好的互补性,双边贸易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中亚国家是贸易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双边贸易合作势头良好。2022年,中国与中亚国家双边贸易额超过700亿美元,比建交时增长了100多倍。此外,中国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也保持迅猛增长的态势,双方在基础设施、能源、农业领域共建“一带一路”的先期成果发挥了重要示范作用,为双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近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双边和多边框架下的人文交流发展迅速,人文交流活动日趋频繁。中国与中亚国家签署了一系列关于高等教育合作的政府文件,来华留学的中亚留学生数量不断增长。中国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开设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也在中国开设研究中心、文化中心等,双边人文交流合作对促进双方民众加强相互了解、奠定合作的社会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多边层面,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提出的各种人文交流项目和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取得了较大影响。中国-中亚峰会的成功举行,将进一步加快中国与中亚国家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大格局的形成。
擘画新蓝图,携手共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亚国家各界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福祉,也将有力地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
中亚地区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与中国加强相互对话、扩大区域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成为中亚国家的广泛共识。中亚国家普遍希望推动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加强与中国在各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双边贸易规模和投资规模,出台签证便利化政策,促进双方人员往来。中国在经济发展、减贫、基础设施建设和抗击疫情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对于中亚国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建交31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加强务实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不断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与中亚国家将进一步巩固政治互信,凝聚合作共识,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启中国-中亚合作的新时代。
(作者:韦进深,系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