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09日 星期二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能源与机电工程学院: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提升新时代全面发展型人才培养水平

    作者:胡东 李军林 彭辉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09日 08版)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能源与机电工程学院作为湖南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建领航、加强顶层设计、建强师资队伍、突出精准思政,走出了一条“三全育人”新路子,全面提升了培养具有远大抱负、家国情怀、健全人格的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能力水平。2020年,学院入选湖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2021年,学院获评湖南省高校党建标杆院系,且连续6年获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3年来,学院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一流本科课程8门,省级教育中心及基地4个,打造了3个在国内外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教学及科研团队,学生先后获得国家、省级大学生学科竞赛一等奖11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27项。

      健全协同机制,在贯通责任中凝聚全员育人合力。全员育人要求高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要承担育人责任,参与到学生思政教育之中,实现人人育人。能源与机电工程学院坚持学院人人都是学生的“引路人”,把育人责任压实到全院全体教职员工,将专任教师、辅导员和管理人员有效组织起来,并引入企业家和校友等社会资源,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及育人导向,形成了全员育人强大合力。坚持领导率先垂范。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带头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的前提下,认真履行“三联系”工作职责,定期深入学生中间,一线了解掌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推进情况,始终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意识。压实教师主体责任。全面梳理“新工科”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施专任教师与校外导师思政素养提升计划,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推动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同向同行发展。调动其他力量参与。强化辅导员、教辅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角色担当,健全专任教师、辅导员、教辅人员、企业工程师及优秀校友等不同育人主体间的交流沟通机制,通过创建一批管理育人示范岗、服务育人示范岗,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助力育人提质增效。

      遵循发展规律,在因时而进中夯实全过程育人基础。能源与机电工程学院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针对不同时段、不同群体、不同诉求学生,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精准施策、“对症下药”,推动思政教育贯穿学生整个在校学习生活之中。一方面,坚持育人工作“从进到出”全覆盖。把思政教育融入学生从入校到离校全过程、各环节,针对学生在校四年八学期,高效配置资源,明确阶段育人重点,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引导学生识读大学本质、厚植家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适应大学生活;中年级培养阶段,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高年级培养阶段,把思政教育融入实训实习、业务培训、技能竞赛、考研指导、就业指导和就业能力提升中,让育人资源排列组合适应学生各阶段需要,形成全时段零遗漏的全程育人循环闭合模式。另一方面,坚持育人效果着眼学生全人生。把思政教育置于学生知、情、意、信、行形成的全程时间序列之中,充分发扬“传、帮、带”优良传统,通过开展学业、心理、就业、资助等多元一体的“一对一”结对帮扶和“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等活动,精准有效地帮助学业有短板、心理有障碍、家庭有困难、就业有顾虑的学生迎头赶上,切实做到“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掉队”,让学生在温馨环境中筑牢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寓教于乐,在多维共进中提高全方位育人实效。能源与机电工程学院坚持以“十项育人”为抓手,充分发挥校园各种育人载体的优势,把显性、隐性的思想认知引导和价值观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在生活中感受到人文、道德、爱国、法治等素养的熏陶,形成了资助育人、研赛创协同实践育人、工科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励志文化上墙等特色育人品牌,达到全方位育人效果。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积极搭建平台,实施青年教师培育跃升计划,多措并举加大教师内培力度,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理论水平。鼓励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推动教学资源建设,及时将党的创新理论与教材、课堂结合起来,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构建“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育人新生态。抓好实践养成这个融合点。把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开展课程实践、科研实践、竞赛实践、“三下乡”社会实践、“守望花田”劳育实践、志愿服务、社区科普服务、公益服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问题,在亲身参与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切实筑牢正确“三观”。抓好以文化人这个关键处。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浸润、感染、熏陶作用,让思政抬头可见,教化耳濡目染。开展校史、校训、校徽、校歌教育,让校风校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时代精神、价值理念滋养学生心灵,使校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承载育人功能。

      (作者:胡东 李军林 彭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