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表示这并不意味着新冠疫情作为全球健康威胁已经结束,各国要从应急模式过渡到新冠疫情与其他传染病一同管理,不能停止工作。
5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围绕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回答了媒体提问。
大多数国家已经具备了较好的防控能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介绍,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符合三个标准:这一事件是严重的和突如其来的;疫情可以跨境跨国传播;需要世界各国协调一致以应对事件危害。
梁万年认为,从当前疫情的流行态势来看,全球报告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住院人数、重症住院人数和死亡人数都处于较低水平和持续下降状态;虽然新冠病毒还在不断变异,但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毒力、致病力、病死率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虽然全球疫情风险仍然较高,但人群通过自然感染和主动疫苗接种的免疫,已经建立了比较良好的免疫屏障;三年多来,各国都加强了医疗救助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的能力建设,包括人力资源、防控设备、疫苗药品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在持续加强,大多数国家已经具备了较好的防控能力。
“综合这些因素,人群和卫生系统的抵抗力与新冠病毒之间已经取得了一个较为平衡的状态。”梁万年说,结束“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不意味着新冠疫情的结束,也并不意味着疫情危害就彻底没有了,更不意味着对疫情就可以放任不管了,而是表明,以人类目前的能力,可以有效控制这种危害。
“面对新冠疫情,国际合作始终是中国不变的选择。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效处置了100多起国内聚集性疫情,也为国际抗疫作出了重要贡献,用切实的行动践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梁万年说,“我们愿意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应对疫情的挑战,更好地保护各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当前新冠病毒仍在不断变异,国内疫情总体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疾病危害仍然存在。各地各部门要继续落实“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在保障群众健康的同时,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当前我国人群总体免疫保护水平较高
今年“五一”假期期间人员流动较大,节后全国疫情形势如何?
据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副司长刘清介绍,近期,全国发热门诊监测结果显示,“五一”期间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小幅上升,但各地在院重症病例数均未出现大幅增加,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也未受到影响。总体来看,国内疫情目前仍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各地医疗服务秩序正常,全国未出现规模性疫情。
刘清介绍,专家研判认为,由于人群接种疫苗和新冠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力存在随时间衰减的客观规律,全国疫情在今年4月上旬达到2022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近期开始出现缓慢上升的情况,这种变化趋势符合预期,也与全球奥密克戎毒株波动流行的规律相似。
刘清介绍,当前我国人群总体免疫保护水平仍然较高。“五一”期间人群聚集和流动性增强,客观上增加了病毒的传播机会,预计节后局部地区疫情可能会出现小幅反弹,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场所可能会有所增加,但出现区域性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内不会对医疗救治和社会运行造成明显冲击。
XBB变异株致病力没有明显变化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我国新冠病毒主要流行株的构成受到的国际影响明显增大。
据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介绍,从监测数据看,今年4月下旬,在输入病例当中,XBB系列变异株的构成已经达到了97.5%,与全球的XBB系列变异株占比基本保持一致。在本土病例中,XBB系列变异株的占比,自今年2月份明显升高,从2月中旬的0.2%增长到4月下旬的74.4%。同时,BA.5.2、BF.7、BA.2及其亚分支合计占比约25%。目前,我国主要新冠病毒流行株已经变成XBB系列变异株。
陈操介绍,XBB系列变异株是一种奥密克戎重组变异株,其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均强于早期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是目前全球优势的流行株。从目前的监测数据看,包括XBB变异株在内的正在流行的变异株,与早期流行的奥密克戎亚分支相比,致病力没有明显的变化。
陈操表示,中国疾控中心将继续做好哨点医院确认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变异株的监测工作,特别是重症、死亡病例和特殊人群的变异株的监测,会同海关部门做好输入变异株的监测。
我国已建立多渠道监测预警体系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多渠道监测预警体系,一旦发现异常风险信号,各地的疾控部门将会边核实、边评估、边预警、边处置。
陈操表示,中国疾控中心将会同多部门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切实回应社会关切。“在此,也呼吁大家要保持已经养成的良好卫生习惯,科学看待疫情,既不要过于恐慌,也不能麻痹大意,保持良好的心态。”
针对近期不少群众反映的“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应该如何应对”的问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回应称,无论是二次感染还是新变异株导致的感染,临床表现目前看都是类似的,主要表现在上呼吸道,重症病例目前还很少,主要以无症状或轻型为主。
“一旦感染不要恐慌,对症处理,同时仍然要做好个人卫生,包括戴口罩,避免或者减少进一步传播的风险。”王贵强说,咽喉痛的原因其实有很多,因此需要区别对待:如果是新冠,就按新冠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必要时可用抗生素。
王贵强强调,要高度关注高龄老人,没有接种疫苗的、有基础病的人群,要关口前移、早期干预,从而避免感染或者减少感染的风险。
(本报记者 张亚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