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4月1日电(记者朱国亮)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丁埂遗址发现一块极为罕见的两面刻有虎纹、卷云纹和飞鸟纹的良渚文化时期的石钺。
这是记者从1日召开的丁埂遗址考古现场专家咨询会上了解到的。与会的16名来自国内多个考古研究机构以及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考古专家均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刻有这种虎纹图案的石钺,认为这一石钺或是一种权力象征,对研究太湖西岸良渚文化社会复杂化进程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丁埂遗址位于宜兴市周铁镇东北部,紧邻太湖西北岸,是太湖西岸首次发现的滨湖濒水型良渚文化规模聚落遗址。遗址原分布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现残余面积约1万平方米,于2020年在工程开发中发现。2022年8月,经批准由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中1800平方米进行发掘,今年3月初发掘工作完成并验收。
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宝山介绍,发掘显示,丁埂遗址有多个文化层,最远可追溯到距今约4500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发现并清理出良渚文化时期的石器329件、石质和骨质箭镞73件、完整的网坠436件,另外还有大量陶器、玉石器。
虎纹刻符石钺是此次发掘最为重要的发现。记者现场看到,石钺两面图案相似,一面上层为虎纹,中间是卷云纹,下层为飞鸟纹;另一面上层为飞鸟纹,中间为虎纹,下层为卷云纹。刘宝山说,这些图案均为单线刻画,不见重笔,少见飞笔,线条较为流畅,推测刻画工具为硬质尖状石器。
与会专家表示,这一石钺形制是典型良渚文化石钺,鸟纹、卷云纹过往都有发现,但这种虎纹极为罕见。石钺发现于祭祀高台之上,有破损痕迹,应是使用过,但又不是经常使用,推测可能是某种权力象征,认为这一刻符石钺的发现对于研究良渚文明的精神文化、崇拜信仰以及美术史提供了新的材料,而丁埂遗址的发现也为太湖西部文明探源工程打开了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