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1日 星期日

    挖莲藕

    作者:李朝俊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1日 05版)

        水乡荷塘开启丰收季。新华社发

        欣赏更多“留住乡愁”全媒体作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

      【留住乡愁】

      上下两个田冲间,夹住一片莲藕塘。

      藕塘随形就势,上弧下方,两边狭长,三五亩水面横卧在田地中间,上接来水,下流稻田。左右地里的雨水浸过庄稼叶子,汇在溪畔草皮上,再顺势流向沟渠,淌进鱼嘴,卷动鱼尾,注入莲藕塘。

      水清泥肥,莲藕胖长。到腊月挖藕时,东西两庄的人都来挖,一家家一群群,熟人熟面谁都不会说个啥,这叫有藕大家尝。

      塘水放干,高处的塘泥风吹日晒,孩子们跑跳在上边,抢着去摘残荷莲蓬。低处水浅浅的,一汪一汪卧着不动。无论高低大小,铁锨水盆响动,围出方圆丈余地界。薄木做的挖藕板子,一尺来长,不到半尺宽,上安圆木把手,软泥稀水里掘进,上不沾泥,下可起土,遇水就向外泼舀。挖藕的老手不紧不慢,先将土围砸实筑牢,把稀泥残水清到围外。然后,赤脚踩上一片潮湿的新土,十锨八锨过后,一棵藕芽露头,两棵藕芽出土。有藕芽冒出,下边土层里必有藕——黑尖花秆的藕芽,长得越粗越直,预示藕又大又长。

      小孩子耐不住性子,总会高声大叫“藕芽!藕芽!”大人们则闷声不语,沿着藕芽走势,一锨重一锨轻,一锨多一锨少。然后,摸摸软泥下边的莲藕走向,拿起木板子,再左挖两下,右挖两下……随着一撮撮泥土被奋力抛出,白花花的藕节也一点点露出来。一大联三节白藕,尾部的藕节上有时也会冒出左右两根小藕,三两节大小,衬托得主藕雍容富态,而派生的两根附藕则白里透青,显得轻巧灵动,令人爱不释手。

      藕和人一样,喜欢扎堆,而且越挖越旺。挖藕时,双手要轻重得当、方法适宜,否则,藕头出来了,中节的藕身还如漆似胶粘在泥里。有经验的人往往用手抠着藕身,慢慢试探着向前向下移动,一个鲤鱼打挺的手势后,一联藕就被完整地带出来。一手清土挖泥,一脸汗水滚动,只能闭眼左右使劲摇晃几下,再把脸凑向胳膊上挽起的衣袖一抹,就继续挖泥清土取藕……半个小时过后,只见四五联藕纵横交错、上下排列,蔚为壮观地从泥塘里露出了真容。

      小孩子挖藕性急,一见藕芽就喜欢得不得了,弯下腰猛劲踩锨掘泥,只听“叭”的一声脆响,结果藕断丝连,一半在土里,一半在锨上,可惜了这白胖新鲜的藕头。过了这阵心疼劲儿,甩掉锨上的泥巴,取出半截白莲藕头,放水里洗一洗,再甩上几甩,咬一口嚼咽下去,一股甘甜顺腔入腹,妙不可言。

      冬去春来,藕塘往往被挖得一片狼藉,大坑套小坑,深池连浅荡,坑坎土高泥白,池中泥稀水清,荡内残荷断杆——远远望去,那叫一个起伏连绵,仿佛微缩版的山脉横断在眼前。不过,狼藉的景象不会持续太久。几场春雨过后,随着夏水涌进,满塘满堰的水面下,肥泥松土深水里,莲藕莲子又开始冒出新芽,你来我往,尽情生长。到了盛夏时节,就宛如美人出浴,一塘青叶,满堰清香,风来水漾,摇曳生姿。此时,这田冲上的藕塘、山坳里的村庄和庭院内的炊烟,在蓝天、白云、沃野的衬托下,构成了一幅世外桃源般的美妙画卷,令漂泊在外的游子魂牵梦绕,心驰神往。 

      (作者:李朝俊,系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