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30日 星期日

    艺术设计赋能乡村振兴

    作者:程超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30日 12版)

        贵州从江生态文化社的火塘民艺教室 作者供图

      【忆言忆语】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艺术设计可以作为一种生产力为乡村建设赋能,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激活乡村振兴的潜能

      我国广大乡村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如何立足乡村文化,实现乡村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成为乡村振兴必须面对的问题。实践证明,艺术设计介入,无疑是一种可行的思路。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发起的“百美村庄”项目,就是通过设计打造特色村寨来带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从而激活乡村发展潜能。比如,在发展较落后的湖南湘西州泸溪县新寨坪村,项目组在保留传统村落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对部分破旧民居进行艺术设计,将之改造成民宿,进而将全村打造成融合自然景色、人文历史、民族特色的百美村宿“栖迟谷”乡村旅游项目。此举不仅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且推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和城乡互动。大幅增加的收入还吸引了一批外出务工的村民回乡创业和就业,极大激活了该村的发展潜能和村民的内生动力。

      再如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艺术设计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主题展”活动,征集了全国60个团队近200件乡村振兴案例作品进行线下线上展览,同时组织艺术设计与乡村振兴主题研讨会与讲座。除在省会城市外,展览也在边远地区和基层县市展出,将我国现阶段艺术设计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些成功案例介绍给地方政府和广大老百姓,既为基层政府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参考借鉴,也有效激发了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动力。

    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

      目前,艺术设计介入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主要体现为:村寨民居改造、民艺非遗传承、品牌设计开发、数字化设计与传播、生态建设等方面。

      在乡村品牌设计开发方面,艺术设计的力量不可谓不大。全国众多艺术院校、设计机构与公司展开了丰富多彩的设计实践,成绩斐然。如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与湖北恩施州政府合作,成立地校协作平台“唐崖研究院”,先后完成了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遗址旅游与文创产品设计,以及唐崖农产品品牌形象设计与包装设计等近30个项目,帮助地方打造地域特色品牌,提升乡村品牌价值。实践证明,这些项目极大增强了当地乡村农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受到当地政府的好评。

      在乡村民艺非遗传承方面,艺术设计也有较好的表现。比如贵州从江生态文化社发起火塘民艺教室、侗族民艺青年成长支持计划等公益项目,积极探索民艺复兴之路,发掘乡村活化新源泉。民艺教室开设的课程,将民艺和非遗资源融入当下的日常生活,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他们通过艺术设计,把传统刺绣技艺转化成创意产品,既实现非遗的活化传承与创新,又为当地群众带来真切的实惠。

      艺术设计也为乡村生态建设打开了“脑洞”。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生态设计研究所以“厕所革命”为主题,发起了一系列农村地区厕所的设计创新活动。他们针对农村的现实需求和使用习惯,设计出农村家用蹲坐一体式无水便器及生态厕所系统,适于用水不便的北方农村地区及一些边远地区的乡村学校。这一设计,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切实提升了村民生活质量,颇受好评。

    助力乡村振兴的原则

      在全国范围的具体实践中,艺术设计的介入帮助一大批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效地推进了乡村振兴建设;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该被忽视的问题,比如项目建设雷同、地方资源浪费,以及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等。这就提示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和“内生发展”两大原则。

      华中科技大学李保峰教授团队设计的“中国土家泛博物馆”,就遵循了这两个原则。首先,该项目突破常规的“博物馆”设计思路,因地制宜,将贫瘠山脉变成乡村景观,将彭家寨土家村落整体融入设计中,将传统村寨改造、集镇风貌提升、村落景观规划、特色民宿打造等多种形式的实践融为一体,充分展示了地域特色文化和美丽乡村新面貌。泛博物馆建成后已成为当地旅游地标,吸引了大量游客,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其次,该项目注重与地方社会主体融入和共生,将艺术设计与农村生产生活相融合。项目建设过程中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吸收当地农民参与建设;项目建成后就地用人,泛博物馆内的工作人员大都聘用当地村民,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并多途径多形式培育当地人才,有效地激活了当地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总之,用好艺术设计的力量,充分挖掘乡村在地资源,激发乡村建设的原生动力,打造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模式,这对于推动我国乡村全面进步,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程超,系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本文系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3212020CST20008〕阶段性成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