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13日 星期四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作者:本报记者 崔志坚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13日 07版)

        在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寇店镇二教塔社区,收割机在地里收割谷子。新华社发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时代”的红色横幅,挂在河南省首家合作联社——焦作菡香沿黄稻米合作联社大门口,映衬在蓝天白云间,格外醒目。

      “十年了,看看俺们这合作社是不是变化很大?”10月9日上午,焦作菡香沿黄稻米合作联社社长王福军握住记者的手乐呵呵地问。

      十年前,记者来焦作市武陟县乔庙镇马宣寨村采访“问稻”。那时,“菡香稻米”合作社面临着少地、缺资金等发展瓶颈,王福军满脸愁云。十年后,再访马宣寨,不等记者开口,他就打开了话匣子。

      “俺们可不是只换个牌子!”王福军介绍说,2012年焦作菡香沿黄稻米合作联社成立,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5万余亩。2018年,投资1.8亿元,新建食品产业园项目,包括大米生产区、米醋生产区、纯净水生产区、粮食仓储区等,建成了年产1500吨米醋米酒生产线,拓展了“菡香”米醋品牌。2020年,实施马宣寨大米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争取中央财政补贴资金350万元购买了插秧机、耙地机等大型农机具,进一步提升了水稻种植的机械化程度。

      近几年,通过实施循环生态农业,推广种养加复合模式,合作联社大米加工生产的副产品稻糠喂猪,猪粪入沼池,沼肥用于种植水稻,沼气用于生活做饭、照明等,形成了清洁生产、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生产格局。

      阵阵秋风吹过,与鲜艳的横幅一起随风荡漾的还有稻田里籽粒饱满的水稻。走进合作联社对面的两块稻田,一块牌子引人注目,上面写着:国家审定“宏稻”59。

      “这是俺们绿色水稻研究中心的成果。”王福军自豪地说。目前绿色水稻研究中心已列入河南省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承担着河南省水稻新品种预备试验、区间试验、生产试验、旱直播试验并进行国家水稻新品种展示。

      “咱们中国人已经从吃得饱进入吃得好的时代”,王福军说,保护名优农产品市场的环境越来越好,俺们马宣寨的“稻”路也越来越宽广。

      (本报记者 崔志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