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21日 星期三

    投身“双创”,沿青春赛道奋力奔跑

    作者:王莹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21日 07版)

      【专家点评】

      青年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党的十八大以来,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广大青年学生奋力走在创新创业创造前列,他们积极投身“双创”热潮,以聪明才智和青春光热服务人民、助推发展、贡献国家。仅2014年以来,在新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中,大学生创业者就超过500万人。

      2017年,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期间,首次开展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当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给了学子们巨大鼓舞、不竭动力。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激励与指引下,青年学生源源不断地投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事业,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助推发展,用所学所长改造山乡,为欣欣向荣的中国发光放热。

      5年来,全国累计有483万名大学生走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城乡社区,累计有98万个创新创业项目精准对接农户255万余户、企业6.1万余家,签订合作协议7万余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把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成功实践,是把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的有益尝试。广大青年在这堂党史教育课、国情思政课、创新创业课、乡村振兴课、红色筑梦课里,了解国情民情、增长智慧才干,既受到了思想洗礼,更取得了积极成效。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实践有效促进高校智力资源,特别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在基层落地转化,为美丽乡村建设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迫切需要用好创新创业创造这把金钥匙,让更多农民挑上科技致富“金扁担”。新征程上,广大青年学子如何用红色青春筑梦创业人生,以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关键就是要把创新创业创造的火种播撒在广袤乡间,发展富民产业,守护乡土文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催生新供给、释放新需求、激发新活力,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路上跑好手中这一棒。为此,需做到以下三点:

      心怀“国之大者”,自觉把个人的创新创业行动与基层进步、区域发展、社会文明结合起来。科技创新的落脚点始终是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广大青年创业者要把惠民、利民、富民作为创新创业活动的出发点,在火热实践中解决乡村振兴的痛点卡点堵点问题,把市场需求视为指南针,把资源禀赋当作定位器,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区域比较优势发展富民产业、开展创业活动,助推乡村发展进步。

      坚持发奋学习,力争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技能突破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步,做好知与行、学与用之间的转化。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当代青年要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知识,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让创意创造的火花释放巨大能量,转化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能。

      勇做创新先锋,成长为一流的创新创业人才,还需要各方托举、讲好“大思政课”。既要把握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培育、能力提升、条件支撑、创业孵化等关键环节,还要探索多种模式,围绕“人才链”构建“服务链”,为大学生的创意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提供有力支撑,更大限度激发每个人的潜能潜质,加速产业、技术、资本、人才聚集,让创新活力竞相奔涌、创业创造蔚然成风。

      (作者:王莹,系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颜维琦、张国圣、高建进、赵秋丽、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季文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