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27日 星期五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扎根陇原大地 担当育人使命

    作者:余学军 李艳红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27日 08版)

      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成县的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陇南师专”),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弘扬爱国奋斗、服务农村的优良传统,扎根陇南红色沃土,在85年的办学历程中,累计为社会培养了7万多名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幼儿园师资及其他各类应用技能型人才,为秦巴山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服务甘肃乡村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

    坚守师范教育本色,着力培养“全科型”卓越小学教师

      陇南师专的前身——成县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诞生于1937年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学校建立之初即以“持志须坚、力行以苦、朝夕勤奋、兼善求达”为校训,践行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根据山区教育实际开设课程、组建学生自治会、开办国民教育师资训练班,在当地发挥了改造封建传统旧教育、培养新人的重要作用。分别于1973年和2001年成立的礼县师范学校与陇南师范学校继续恪守师范教育传承,将“立师德、铸师魂、正师风、强师能”作为价值追求,以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本土化、适应乡村教育实际需求的乡村教师为己任,构建起了具有鲜明师范特色的课程体系,积累了宝贵的师范教育办学经验。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陇南师范学校升格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多年来,陇南师专赓续红色基因,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大力实施质量工程,积极推进内涵建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步和可喜成绩。学校先后获“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甘肃省文明单位”“甘肃省文明校园”“甘肃省节水型高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近年来,陇南师专立足甘肃农村小学教育实际,以基础教育需求为导向,以实施教育部卓越小学教师培养项目为抓手,持续推进以课程设置、课堂管理、教学组织与评价的多层面、全方位综合改革,制定并完善了涵盖“做学合一”的师德养成体系、“高小融合”的协同育人体系、“贯穿全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注重应用”技能考核体系等主要内容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以“全科课程、全程实践、全能考核、全程育人”的“四全体系”为核心,构建起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小学教育专业80%的毕业生在农村扎根从教,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动力。许多毕业生如今已成为当地农村小学教育的“领跑者”,且深受学生爱戴、家长欢迎和社会赞誉。2021年10月,陇南师专小学教育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该专业“综合+1专+1特”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成效得到了相关领导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深度开展教育扶贫,有力促进乡村教育均衡发展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是拔除“穷根”的关键手段。在面向农村培养卓越小学教师的过程中,陇南师专立足教育资源优势,将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协同融合,分批组织3762名学生深入甘肃省陇南市、临夏回族自治州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的部分深度贫困县基层学校开展顶岗支教行动,用心实践、用情教学,既弥补了当地教育的短板弱项,又增强了师范生从教本领,实现了帮扶和育人“双赢”。

      在甘肃省教育厅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陇南师专筹措经费搭建互联网支教平台,大力实施“互联网+”师范院校支教服务项目,通过专递课堂的形式“送教下乡”,为小规模学校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英语、音乐、美术)提供了帮助,让舟曲县、武都区共8个中心校、23个教学点的2000余名学生享受到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填平了城乡教育的“数字鸿沟”。

      此外,陇南师专2861名毕业生扎根新疆和田、阿克苏、伊犁等地区基层学校,从事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为服务新疆建设发展、维护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紧密对接国家社会需求,写好服务社会“大文章”

      陇南师专坚持“在贡献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作贡献”的办学理念,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及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在继续保持和强化教师教育相关专业优势的同时,创造条件开设电子商务、生物技术及应用等应用技术类专业,以坚定信念和专业水准写好服务社会“大文章”,让技能人才培养和特色科研赋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推动陇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积极培养电商人才,助力精准脱贫。2015年3月,陇南师专电子商务学院(陇南电子商务职业学院)揭牌成立。此后,全国工商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甘肃省委组织部、团省委、淘宝教育又分别依托学院设立农村电商人才实训基地、甘肃乡村干部培训学院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基地、甘肃省“一村一电”工程青年人才培训基地和乡村振兴产教融合基地。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甘肃省万名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工程”多项培训任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课赛融通等多种形式累计培养了20000余名各类农村电商实用人才,实现了甘肃省所有乡镇电商人才“全覆盖”。学院现已发展成为全省最大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基地,并被确定为全国电商扶贫先进典型,成为对外宣传陇南电商扶贫工作和展示学校办学成果的重要窗口之一。2019年7月,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

      开展特色科研,赋能乡村振兴。多年来,陇南师专坚持科研兴校战略和“连天线,接地气”的科研工作理念,凝练研究方向,组建科研团队,产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科研成果。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7项、甘肃省人文社科及科技项目30项,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507篇、出版学术著作52部、主编参编各类教材93种(部),授权发明专利3项、外观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170余项,获甘肃省社科成果奖、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等各类奖项66项。学校在白马藏族民俗文化、早期秦文化、陇蜀古道等地域文化研究领域逐步形成并持续强化了自身的科研特色和优势。

      广大科研工作者将地域文化科研成果融入课程、融入教材、转化为精彩剧目,赓续陇南地域文脉。学校编创的原生态音乐舞蹈剧《池哥昼》,全面展示了东亚古老部族——白马藏族人在祭祀、征战、爱情、劳作、欢庆等方面的生活内容,宣介了独具特色的陇南白马藏族民俗文化,彰显了地方高校传承并繁荣地方文化的责任担当。该剧先后亮相敦煌文博会、第五届中国校园戏剧节、新西兰南岛元宵灯节,荣膺多项大奖,为传承国家级“非遗”项目——池哥昼贡献了高校力量。

      陇南师专农林技术学院教学科研人员依托陇南特色农业生物资源研究开发中心,以加入全国首个油橄榄产业创新联合体、深度参与甘肃省科技重大项目研究和积极开展“三区”人才服务活动为抓手,建立产学研深入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行走在田间地头,开展青皮核桃贮存技术、核桃育种技术、油橄榄栽培、羊肚菌种植代料栽培技术研究以及核桃园土壤养分普查及施肥技术、魔芋产品规范化生产的相关培训工作,把论文写在陇南大地上,真正让科研成果惠及广大农民,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陇南建设“三城”、打造“五地”作出了应有贡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陇南师专将抢抓国家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重大历史机遇,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只争朝夕、倍道而进,破发展难题,补改革短板,强创新弱项,坚定走好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赶考之路,力争早日实现升本发展目标,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余学军 李艳红)

      (广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