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境观象】
驻足徐悲鸿于1944年创作的《奔马》前,正腾空而起、昂首奋蹄的骏马,将中国人民顽强不屈、意气风发的精神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凝望傅抱石于1961年创作的《待细把江山图画》,华山奇峭无伦、壁立千仞的雄姿一览无余,目之所及皆是鬼斧神工的自然之美;品读谢郴安于2019年创作的《和煦时光》,祖孙三代其乐融融的温暖画面,述说着新时代富足、安康的生活之美;静观沙永汇于2021年创作的《凤凰展翅》,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如凤凰腾飞天际的宏阔画面,将现代化、人性化、艺术化的先进设施和繁忙的国际交流同时表现出来,尽显建设之美。
美,是每个时代的艺术家共同的追求,将美献给人民,是每个时代的艺术家不变的责任。在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三月,漫步中国美术馆,一条以“时代”为名的长线,将一颗颗承载着艺术之美的珍珠串联起来,呈现出中国美术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经百年跨越形成的恢宏面貌。在“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第二期)”上,近300件作品以两大篇章分别展示了近现代名家大师的经典作品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美术家创作的新近佳作。
“时代”是展览的关键词。
百年以来,中华大地沧桑巨变。在民族觉醒与文化启蒙中,艺术大师们发出振聋发聩之声,黄宾虹“浑厚华滋我民族”,徐悲鸿“沧然历古今”,傅抱石“其命维新”。中国美术家们践行借古开今与中西融合的理念,在笔与墨会、线与形塑、山与川合的创造中秉持民族审美特质,铸就国与家、古与今、天与人合一的中国现代艺术气象。在“以美献给新时代”篇章中,可见笔墨妙境、山水新姿,齐白石的《樱桃》、黄宾虹的《栖霞山居》、林风眠的《秋》、潘天寿的《雨后千山铁铸成》、李可染的《山静瀑声喧》……这一时期的中国美术具有很强的民族性,虽因时代变革几易其貌,但民族风骨从未改变,民族精神从未动摇。大师们以笔墨为斧钺,融汇古今,畅达胸怀,卓然立起一座座巍巍民族艺术之峰。
“在新时代,美术经典仍具有巨大的感染力,通过画作与名家大师相遇,是宝贵的学习机会。”前来观展的市民肖女士表示,自己很早就在网上预订了美术馆的门票,而本次展览最吸引她的,除了众多美术佳作外,就是展厅内巨幕上滚动播放的刘海粟、齐白石等美术大家的珍贵影像资料。这些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调出的诸多记录老一辈美术大家创作经历的珍贵典藏影像,让展览更富历史深度与厚度,堪称影像艺术与美术展览的一次创新融合。
雄安新区的建设场景、全民战疫的感人瞬间、极地科考的中国力量、冰雪健儿的青春赞歌……“笔墨当随时代”,以笔墨展现时代风貌,陶冶大众心灵,鼓舞民族自信,本就是中国美术的题中之义。以中国梦为时代主题,以中国精神为艺术灵魂,以中国风格为艺术追求,成为新时代美术工作者们行走在中华民族艺术之路上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以美描绘新时代”篇章是新时代美术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美术工作者们作为时代发展的亲历者和记录者,从各自经历与体验出发,以不同视角关注时代话题。展出的作品有对社会发展、国家建设的伟大成就的描摹,如周吉荣的《中国“天眼”》、王奋英的《暖心——十八洞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公示会》等;有对时代楷模典型形象的塑造,如吴为山的《王继才像》,马蕾、张彩翼的《呦呦鹿鸣》等;也不乏那些默默无闻却又充满生活温度的人物群像,如朱广新的《春风》、刘飞的《祖国梦》等。
“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闪耀着思想与智慧的光辉,反映了民族品格和时代内涵,既是当时、当代的映照,又以其超越性透射出历久弥新、与时俱进的精神魅力。”在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看来,“美在新时代”也可理解为“经典在新时代”,每个时代都会催生属于它的经典,也正是这些时代经典激活了中华美学精神,创新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共同标识出民族精神的高度、深度、力度与温度。
(本报记者 荣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