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25日 星期五

    北京地下水位6年“增高”9.64米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景华 董城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25日 10版)

        北京市通州区北运河风光。新华社发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在北京潮白河顺义段,绿头鸭、白鹭、河鸥、白天鹅、黑天鹅或游水或嬉戏。2021年5月,潮白河顺义段实现全线通水,生态补水为潮白河营造出“湖泊—溪流—湿地”串联的水环境,吸引了包括保护动物白骨顶鸡在内的多种游禽。

      北京是特大型缺水城市,一度为河水断流、地下水超采等问题困扰。近年来,北京市坚持全面统筹、精准调度,大力推动河湖生态复苏,创新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践,探索出“以水开路、用水引路”的生态治理模式,平原区地下水位连续6年累计回升9.64米,健康水体达到86%,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去年水库存蓄洪水16.6亿立方米

      近日,位于南水北调密云水库调蓄工程上的李史山泵站开启小中河分水闸,随着翻滚的白色浪花奔流而下,干涸了约30年的北京市顺义区七、八总干渠得到滋润,地下河床再次“苏醒”。

      “此次生态补水有望使干渠全域通水。”北京市南水北调团城湖管理处泵站管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旧有灌溉渠道向下游生态补水,北京密云、怀柔、顺义三区的地下水生态将得到改善。

      为了推动河湖生态修复,北京实施多水源、多流域、多路径、多目标精准调度,统筹调度密云水库、官厅水库、南水北调、再生水等多水源,在确保生产生活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水网互连互通优势,实现干支流协同修复,将洪水化害为利、高效利用。“2021年汛期以来,北京新增有水河道27条、有水河长452公里;全市13座大中型水库有效存蓄洪水16.6亿立方米,为大范围复苏河流提供了重要的水源保障。”北京市水务局局长潘安君表示。

      2021年,密云水库蓄水创建库以来最高纪录,永定河、潮白河等北京五大河流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不少干涸多年的河道水库复苏、泉眼复涌。

    持续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

      近年来,北京市统筹地表、地下协同修复,充分利用现有砂石坑、蓄滞洪区、河道水网回补地下水,推进河流沿线地下水位回升、储备能力提高。去年以来,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累计回升5.75米,增加储量29.4亿立方米。经过多年的努力,北京平原区地下水位6年累计回升9.64米,超采区面积比2015年最严重时减少82%,健康水体从60%提升到86%,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大型水生植物等物种种类增加,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丰富。

      与此同时,北京严格贯彻“节水优先”战略,持续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全市16个区全部建成节水型区,生产生活用水实施“峰值”管控。在首都人口保持高位、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状态下,北京生产生活用水始终控制在30亿立方米以内。特别是在南水北调中线通水的有力支撑下,北京人水矛盾初步缓解,为河湖复苏提供了有利条件。

      随着大运河北京通州段实现通航,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向社会开放,北京充分利用改善后的水生态环境,持续加大滨水空间开放共享力度。目前北京新开辟25处河湖滑冰场、600处垂钓平台、12处皮划艇区域和4处水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永定河全线通水

      3月15日,位于永定河上游的山西大同册田水库开闸放水,永定河2022年春季生态补水全面启动。

      作为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是京津冀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2021年9月27日,经历了数十年部分河道干涸后,865公里的永定河实现了全线水流贯通入海。从“无定”到“永定”,从断流到“复活”,这条见证千百年历史的河流,终于走上了“重生之路”。

      为了复苏永定河,从2019年到2021年,北京市水务部门以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通过湿河底、拉河槽、定河型、复生态等手段,以自然之势重塑河流形态,先后对永定河进行了4次补水,累计补水7.73亿立方米,营造“溪、河、湖”等串联连通的低扰动多样生态环境,促进沙质滩地植被恢复和河道近自然演变。2020年5月,断流25年的永定河北京段实现全线通水。

      “苏醒”后的永定河显著改善了北京的水生态环境。“生态补水以来,永定河山峡段主河道河面面积增加了约一倍,主河道周边1公里范围内植被覆盖率增长了6倍。”北京市门头沟区气象局业务科科长薛志敏说。

      经过永定河4次补水,北京探索出“以水开路、用水引路”的生态治理模式,基本形成了多年干枯河流复苏模式,2021年在潮白河等流域推广实践,断流22年的潮白河干流实现全线水流贯通。

      下一步,北京还将研究制定未来3年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案,坚持“一河一策”,统筹地表水和地下水、外来水和本地水、上游用水和下游用水,努力修复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等重要河流生态环境。

      (本报记者 张景华 董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