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

    让创新在合肥迸发澎湃动力

    作者:本报记者 马荣瑞 常河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25日 03版)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成就】

        -18℃是大多数家用冰箱冷冻室的制冷极限,可是你见过能够制冷到-180℃的冰箱吗?近日,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中科美菱低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球首台-180℃的制冷冰箱诞生了。

        “低温存储设备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硬件组成,药品、疫苗、生物制剂都需要在医用低温存储设备中以特定的制冷温度保存。”中科美菱总经理曲耀辉告诉记者,为了攻克-180℃制冷技术瓶颈,企业走了整整12年。如今,随着一款需要在-70℃环境下储存的疫苗问世,来自国外的超低温冰箱订单随之增加。

        发生在中科美菱的故事是安徽合肥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水准的一个剪影。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合肥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1056户增长到3328户;截至201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由“十二五”末的174.87亿元增长到291.76亿元,占GDP比重达3.1%。合肥也由此跻身全球科研城市榜前20、国家创新型城市十强。

        发达的制造业集聚是合肥高速发展的信心所在,而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则检验着这座中部省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智慧。今年6月起,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合肥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12条重点产业链,启动由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的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旨在稳定产业链,培植壮大创新型企业,激发经济活力。

        “从产业发展规律来看,当前产业发展已经从群时代走向了链时代。”合肥市发改委主任朱胜利认为,之前产业集群侧重追求规模,而产业链更注重产业内部的关联与协同,这是从规模向质量的转变。

        双波长颗粒物激光雷达、大气臭氧激光雷达、离子色谱分析仪……走进位于合肥市蜀山区的中国环境谷展示大厅,一批环保领域的高技术设备迅速“抓住”了记者的眼球——这些产品设备被广泛用于大气污染物探测、气溶胶成分监测、化工厂区有毒有害气体监测等领域。

        “在环境谷,我们的企业既能获得宏观政策支撑,又有技术层面指导,还可以及时对接科研资源。”安徽宾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光红深有感触。

        为了构筑科技创新的“聚变”态势,合肥全力推进产学研融合协同创新。2012年,由安徽省、市、科研院校合作共建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目前,该院已建设研发平台61家,孵化科技型企业264个,涌现出农林废弃物生物转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等一批在国内外行业领先的应用技术。

        一项项成绩,一列列数字成为合肥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随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国家战新产业集群等政策叠加汇聚合肥,合肥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优势愈加凸显。

        (本报记者 马荣瑞 常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