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21日 星期一

    小小鞋垫闯世界

    ——一家中部地区鞋垫民企的“稳”与“进”

    作者:本报记者 王胜昔 本报通讯员 刘军旗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21日 10版)

        【奋斗实干在一线】

        春节第三天,王华平拎着大包小包,从四川广元赶到上海浦东机场,准备飞到墨西哥上班。“这时候疫情正严重,还是等一等吧!”一个越洋电话打来,让这个43岁的中年打工族有些不知所措。

        舒缓了一下情绪,王华平想起了几个月前在泉州认识的张秀峰,后者是“河南邦尼”副总经理。电话拨过去,王华平又有了一份新工作。

        “河南邦尼”是一家专业生产鞋垫的民营企业,董事长王威从国外留学归来后加入了母亲的生产团队。筹措4000万元的新厂刚启动,正准备在2020年大干一场,疫情突如其来,这位年轻的女企业家第一次感受到脚下那么沉重,但也从未如此清醒。

        2月17日,在新乡高新区管委会协调帮助下,企业率先复工。可门好开,难题接踵而至,先是订单多、工人少,接着生产上去了,研发跟不上……

        大疫当前,稳住了企业,就保住了就业。在太行山长大的王威,明白这个理儿,更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她在厂门口挂了一个条幅“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这是新乡太行精神的精髓。

        “疫情让我看清了很多。”王威认为,越是困难之际,越要更加重视人才建设、知识产权保护、营销模式变革。现在敢于舍得花大钱投入,未来几年的路更好走。

        “国外打工受阻,原企业几近关门,没想到很快就在国内上班了,心里踏实。”王华平感慨这么多年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祖国二字的分量。加入“河南邦尼”后,他发现,新同事李纪福也是在国外工作多年,因为疫情原因没了工作,在家天天闲得慌,刷抖音时刷到了“河南邦尼”,促成了求职。

        另外一名同事潘明本打算正月十五到东南亚上班,也是因为同样原因,在家歇了3个多月后,经国内同行推荐,也成了“邦尼人”。

        因为他们的到来,企业每周都能出2到3个新品,每一款新品走向市场之前都申请专利,今年已申请各类专利61件。“之前想请研发人员请不来,聘了一个管理人员水土不服也走了。”对于危机中育新机,王威有着深刻感受。

        一双小小的鞋垫,同样经历大浪淘沙。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线上卖家有16万之多,到今年只有10万多家,平均每年减少2万家。在王威的河南省辉县市老家,60多岁的母亲名下的鞋垫厂以缝制鞋垫为主,销路以批发为主,在疫情大背景下销售额一路下滑。

        “脚还是那只脚,垫却不一样了,模式也要改。”在王威看来,进入新发展阶段,人们的需求多样化、品质化,鞋垫不再是小时候母亲在煤油灯下的“一针一线”了。

        疫情期间,“河南邦尼”招聘了65名大学生,全部补充到外贸电商、跨境电商一线。1998年出生的范冰冰,一周前与3名新同事参加河南省电商直播带货大赛,在18支团队比赛中夺得最佳销量三等奖。

        借助全平台电商,搭乘“一带一路”,“河南邦尼”快速打进欧美市场,今年预计销售突破1亿元。

        严寒时节,王威分明嗅到了春天的气息。在“中国鞋都”泉州,邦尼牌鞋垫源源不断出海;在新乡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邦尼”刚刚跻身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之列;在“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杭州,邦尼的“数字大脑”已见雏形。

        (本报记者 王胜昔 本报通讯员 刘军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