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走笔】
当前,纳卡地区冲突告一段落,数十天的时间内,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双方均出动了较大规模的坦克、火炮等地面重型装备。然而,这些传统意义上的陆战之王、战争之神却没能当上主角,反倒是原本并不引人注目的无人机多次完成摧毁坦克、火炮、防空阵地的任务,取得了不俗的战绩。这迫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未来作战体系将呈现哪些新特点,会不会出现无人机淘汰坦克等地面重型装备的新局面。
应该说,尽管无人机大放异彩,但作为地面夺控、打击重要目标的核心力量,坦克、火炮等重型装备不会被淘汰,也不会被空中无人机替代。无论是侦察、指控、突击、火力、保障平台或力量等,都是体系中的一类节点,缺一不可。只有确保体系节点建构注重实效、结构按需调整、凸显无人优势,深度发挥体系综合效益,方能在未来作战中赢得主动。
体系,是将各类武器平台、装备系统等视作节点并将其建构成整体,确保其相互联系更紧、协同效率更高、配合效果更好,进而驱动整体释效。为适应信息化乃至未来智能化作战向更多维度和领域拓展的趋势,应关注体系节点建构的实效性,包括功用涉及更全、空间覆盖更广、时间利用更准,方能确保体系真正发挥效益。
纳卡冲突中,尽管阿方投入的无人机并未达到最高技术水准,却能大显神威,多次击毁亚方地面重型装备。究其原因,就在于亚方的防空系统崩溃瓦解,体系节点功用缺失一环,在非对称的较量中落入下风。未来作战,体系节点建构首先要求功效更具优势、作用趋于全面,避免因节点的“短板效应”致使体系出现漏洞,给对手可乘之机。同时,体系节点建构应做到覆盖所有作战空间。既要关注体系覆盖实体空间,陆海空天遂行任务均能游刃有余,也要关注体系覆盖虚拟空间,力争在心理认知空间攻心夺气,在电磁辐射空间压制对手信号传递,在网络数据空间骗、窃、阻并用,全方位争夺信息优势。
时间是未来作战必须关注的又一领域。要想发挥体系效用,还需做到快于对手、抓住先机。既要达成体系节点建构比对手更快,各类武器平台、装备系统等节点均能快速融入体系,尽快释放整体功效,又要达成体系节点相互间的关联更加紧密,确保体系释能速度比对手高,时刻占据主动。
未来作战敌我态势更迭迅速,拘泥于特定体系功效往往会跟不上态势发展。纳卡冲突初期,原本利用无人机赢得优势并占据要点的阿方,出现过因阵地控守欠缺,已占的要点又被亚方重新夺回的状况。据此,一旦体系的功能无法适应态势发展,则需要找出更为关键的节点,如,在占领阵地后,除利用无人机外,需关注建立多维侦察配系、强化信火运用、做好抗击准备等。通过体系节点结构调整、更新体系功能,将驱动体系持续适应态势发展。除战场双方对抗驱动态势发展外,我们还应把目光投向战场环境变化对体系带来的影响,特别是掌握对作战与指挥带来负面效应的不利地形、恶劣天气、电磁干扰等。此时,既要采取多种措施有效应对不利的战场环境,确保己方体系中各类节点的运行能够适应战场环境突变,还要尽可能让对手陷入不利的战场环境中,削弱和影响其体系功效。
无人系统具有抗毁性强、智能化高、分布域广、部署便利等优势,能够进入有人系统难以触及的复杂空域,看得更远;能够辅助指挥人员高效判断形势、制定决策,想得更深;能够形成分布联动整体毁伤优势,打得更准。可以说,无人系统势必在未来作战体系中作为关键节点发挥重要作用,将驱动体系功能更强、效用更高。
发挥全维立体感知优势。无人侦察系统能够突破更多空域限制且其携带的载荷更加多样,并能做到一体联结,从而能够利用更多的侦察手段对更为广阔的空域进行全时段的搜索监视,确保看得更全、更快、更真,既能精准核实特定目标的属性,又能有效侦测一定时空范围的态势变化,能够为体系整体释效提供重要依据。
发挥智能辅助决策优势。无人智能系统可与指挥人员相互配合、凝为整体,以高效协作超越其各自功能,充分发挥二者优势,确保制定决策更加精准及时。就无人智能系统而言,既能按照预设的作战规则,与指挥人员共知态势、共同决策、共施调控,还能查清当前态势与作战计划间的细微差别,为指挥人员提供突发情况的应对举措,特别是在无人智能系统发现指挥人员存在不足之处时,能进行及时、有力的提醒,确保作战与指挥活动持续向着正确方向前进。
发挥联动整体释能优势。无人作战系统可以形成异地同步运行态势,展开空间广布、时间协调、释能一致的行动。此时,可以将整体作战所需的相同或不同功能附加在大规模无人作战系统上,如火力打击、电子干扰、反辐射攻击等,利于执行更多任务、提升行动效果。即便是某些无人作战系统被毁伤,也能确保体系运行不致失效,依托分布配置的大量无人作战系统将持续凝聚合力、联动整体释能。
(作者:冯斌,系陆军指挥学院作战指挥系副教授;牛晓明,系61516部队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