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3日 星期日

    西藏昌都发现疑似马门溪龙类足迹群

    作者:本报记者 张蕾 通讯员 王董浩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3日 04版)

        本报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张蕾 通讯员王董浩)12日,中外科学家团队宣布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发现多处蜥脚类恐龙足迹点。足迹保存于昌都地区的中侏罗统察雅群红色泥质粉砂岩或红色粉砂质泥岩中,含足迹地层的岩性以及原生沉积构造和无脊椎动物遗迹指示了滨湖相的沉积环境,说明这些恐龙曾经活跃于古昌都湖周围。该发现增加了昌都地区的恐龙足迹数量,丰富了当地的恐龙足迹类型,并扩大了西南地区的恐龙分布范围。

        本次发现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和万晓樵教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马丁·洛克利(Martin G.Lockley)教授、德国足迹学者亨德里克·克莱因(Hendrik Klein)等共同发表于最新的国际古生物学期刊《历史生物学》。论文中描述了4个足迹点约99个蜥脚类恐龙足迹,长度从22厘米到99.3厘米不等,展示了具有不同年龄层次和体形的恐龙群落。所有足迹点的足迹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尺寸,并都被科学家归为雷龙足迹(Brontopodus)。其中,中、小尺寸的足迹为该地区首次报道。“从此前记录的骨骼化石来看,昌都地区的恐龙动物群与四川中侏罗世的蜀龙动物群类似。我们认为,这批大、中、小三种足迹的造迹者体长对应为22米、10米和5米,其中大型足迹的造迹者很可能属于中晚侏罗世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的马门溪龙类。”邢立达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研究所发现的足迹点中,“大脚印”是昌都著名的景点,当地人将蜥脚类的后足印当作英雄“格萨尔王”的脚印,认为这是神迹而加以保护和供奉,从而促进了该足迹的良好保存。2011年,足迹学家对该足迹点进行过报道。2017年至2019年的田野考察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多个专家团队又先后对该区域进行了详细探究,并在下伏层位找到多组足迹,采集了详尽的数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