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09日 星期三

    新武侠剧:

    “功夫”的底色仍是家国大义

    作者:刘永昶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09日 15版)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文艺观潮】

        烽烟滚滚,又见江湖。近日,许久不见的武侠风又劲吹荧屏网络。带着一代人的电视经典记忆,翻拍剧《大侠霍元甲》在央视播出,继上一版13年后再度唤起人们对侠义英雄的热情。新版《鹿鼎记》却因演员演技、故事节奏等问题遭到观众吐槽,引发舆论关于经典应该如何演绎问题的再度探讨。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不同于以往对武侠经典的反复翻拍,由网络小说改编或原创的新武侠题材作品纷纷涌现,如《月上重火》《暮白首》《锦绣南歌》《少年游之一寸相思》《侠探简不知》等,在各播出平台上获得了不错的收视效果。这批新武侠剧集中涌现,给陷入同质化怪圈的古装剧创作带来了一派新鲜气象,但依然在表现形式和内容方面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在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如何挖掘蕴藏在武侠故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创作者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真功夫”考验流量明星的基本功

        新武侠剧的“新”主要对应着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年轻受众。这些作品大多改编自较有影响力的网络小说,通常在头部视频网站首播或台网联动播出,拥有原著小说的忠实粉丝就是制片方胸有成竹的流量保证。因此,创作者在制作风格上自然会考虑从网络文学网站迁移过来的青年观众的喜好。比如他们更愿意起用年轻人追捧的艺人,任嘉伦与张慧雯在《暮白首》中的联袂出演,秦昊与李沁在《锦绣南歌》中的携手合作,罗云熙与陈钰琪在《月上重火》中的对手演绎,都集聚了大量粉丝的目光。创作者也醉心于追求镜头画面的影像感和人物造型的艺术感,既满足粉丝们挑剔的审美习惯,也与原著小说普遍唯美的叙事氛围相契合。

        有意思的是,传统武侠剧让人回味无穷的“武功”,在当下这些作品中却常常被弱化。原因或在于,俊俏柔美的流量明星们一般不会具有太高的武术素养;再者,武功也不是创作者要着力表现的对象,一卷武林秘籍,一件奇门兵器,一味强效毒药,通常就撑起了故事情节中的基本功夫逻辑。于是,慢镜头的放大渲染,关键动作的定格跳切,人物表情的夸张特写,对手竞逐的点到为止,替代了经典武打戏一气呵成的连贯场景。这种镜头表现得重“神”不重“术”,削弱了武侠剧本应有的热血豪情。

        此外,这些武侠题材作品往往回避纷繁复杂的叙事线索铺排,人物关系力求简单清晰,叙事节奏力求简洁明快,多元的类型化叙事套路纷纷被移植到情节中。比如《侠探简不知》采用悬疑探案模式,各个案件自成独立单元又彼此呼应,主人公简不知在探寻真相的过程中连续破案,最终找到了让他自己人设颠覆的身世之谜。《暮白首》采用家族叙事模式,龙吟城与凌虚阁两大家族的生死纠葛成为安排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动力。《少年游之一寸相思》则采用公路片似的任务型叙事模式,为寻找一卷遗失的山河图,从雁荡山麓到茫茫戈壁,一群意气风发的少年纵马驰骋、结伴而行。这些故事浅显易懂,符合当下观众强情节、碎片化,重感官、轻意蕴的观赏需求。

    江湖侠义的叙事套路正被打破

        新武侠剧的涌现无疑给人们带来了熟悉而又陌生的视听体验,但这些作品的热度却往往局限在相对狭小的青年文化圈层中,口碑也多有争议,即便故事好看、演员用心、服化道精致,也并没有能成为被全民热议与广泛好评的现象剧。究其根本,是这些武侠剧大都缺少宏阔的历史与文化气象,也缺少纵横捭阖的叙事格局,便难引发人们的广泛共鸣。梁启超云:“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这些作品中的“侠”显然属于后者,大多数情况下围绕个人离奇的生存境遇展开,有侠义情但缺少英雄气,有江湖纷争但极少胸怀天下。门派倾轧、家族恩怨、兄弟反目、姊妹误会,叙事套路与技巧虽然比较娴熟但显得急功近利。

        尤其明显的特点是,这些作品中的儿女情愫常常是叙事的主线,仿佛所有的纷乱与斗争都是在为男女主人公历尽劫波的虐心爱情搭建布景。经典武侠剧里浩然正气的男主角在这样的场域中很难绽放光芒,相映成趣的是,近些年古装剧中常见的大女主姿态却风姿绰约。《月上重火》中的重雪芝,《锦绣南歌》中的骊歌,《暮白首》中的容婳,《少年游之一寸相思》中的苏云落等,她们均身怀超人的武艺,为着特殊的使命和任务行走江湖。英姿飒爽的女主角当然可以为武侠剧增色,但这些“女侠”柔美的身姿、嗔娇的台词,以及在爱情陷阱或蜜罐中瞬间的“傻白甜”角色转换,实际上很难让观众们辨清武侠剧与青春偶像剧的界限。

        相比之下,取材于真实历史的《大侠霍元甲》则在近期的武侠剧中卓然而立。作品将人物置于动荡的历史风云之中,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凸显霍元甲从津门侠士到爱国武术家的成长。主人公的成长并不是一些个人或家庭的偶然事件促成的,而与一系列真实的历史事件相伴而行。这一方面让电视剧有了更多厚重的时代质感,比如谭嗣同慷慨就义、大刀王五豪气干云,真实历史人物的生动呈现让荧屏溢满豪迈而悲壮的历史气息;另一方面,霍元甲的成长看似是他人生格局由狭促走向开阔的生命过程,但也更是在大时代浪潮的推动下,像他这样的仁人志士逐步找到的为国为民的必由之路。在这里,个体、集体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的关系被艺术化地呈现出来,“侠之大者”的境界也因此从想象走入现实,激荡起人们内心的热血情怀。

    在新时代语境下传承新武侠精神

        武侠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伴随着“功夫”走向世界的鲜明的中华文化符号。无论“兼济天下”的入世情怀,“士不可不弘毅”的责任担当,还是“诗酒年华、仗剑天涯”的洒脱性格,都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心向往之。正因此,充分折射这些精神的金庸小说才会长盛不衰,引领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万人空巷的武侠热,也引领了前些年武侠题材翻拍剧的创作热潮。

        无论从民族文化承继的角度,还是从文化走出去的角度看,武侠题材的文艺创作都是极有价值的。当下这波武侠剧的创作热恰好为人们提供了反思的契机。最核心的问题是,在观众面对诸多青春、甜宠、悬疑剧作品开始审美疲劳时,武侠剧的创新应该“新”在何处?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追求故事内容的新?是新瓶装旧酒,追求形式技巧的新?还是合纵连横,追求营销传播的新?

        这是一个个人梦想与民族梦想汇聚的浩荡前行的新时代。或许对创作者而言,最重要的“新”在于,能不能在当下时代语境中更好地诠释新武侠精神?一些冤冤相报、人命天定、侠客意气的旧元素需要重新审视,一些玄幻、离奇、夸饰的表现手段需要淡化处理;而那些激荡在英雄心中、傲然于天地间的自信、勇气、智慧与家国大义,依然是这个时代急切需要的精神品质。小而言之,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需要光明磊落的正气,每一个个体都需要强大的精神推力呼唤他们心中的梦想;大而言之,侠客行走的故事江湖或可以理解为今天百舸争流的创新景象,一个英雄辈出的神奇瑰丽的想象江湖固然令人神往,一个群英荟萃的万象更新的现实世界其实更能够激动人心。

        (作者:刘永昶,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广播电视系主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