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06日 星期日

    十米车厢一城美景

    ——山东青岛真情巴士集团“好人共生”文明现象解读

    作者:本报记者 刘艳杰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06日 01版)

        早晨五点半,77岁的张吉美大娘收拾妥当后就从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柳沟村出发,乘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到达新区政府,然后再转乘K1路公交车到达珠山路,她的目的只有一个——给她的“偶像”K1路公交车驾驶员于义睦送上一盒热乎乎的饺子。

        于义睦是西海岸新区的一位“明星”公交车驾驶员,于义睦所在的青岛真情巴士集团更是非常“传奇”:这家拥有2700名员工的国有企业,有1300多人是注册志愿者,自发成立了21个志愿服务团队,充分发挥公共交通行业的公益属性和国有企业的使命担当,每年产生好人好事2万件次,涌现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于义睦、“中国好人”马波、全国优秀驾驶员王立彦、山东省巾帼建功十大标兵陈云娇、山东好人刘炳聃等一大批英模人物。

        十米小车厢如何跑着跑着,就跑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将文明的火种从一个人传递到一群人,从一辆车播撒到一座城,并且成为城市生生不息的前行力量。近日,记者走进青岛西海岸真情巴士集团,探寻这种“好人共生”的文明现象背后蕴藏了怎样的发展密码。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用“工匠精神”开好公交车

        “喜欢我的大娘,真是数也数不清啊!”记者问起张吉美大娘送水饺的故事,于义睦幽默地说,他的“粉丝”太多了,最小的8岁,最大的93岁,有的乘客专程从外地赶来只为坐一次他的车;有的乘客每天卡着点在车站等他的车;有的乘客不坐车,特意跑来给他送鞋垫、送饭、送水果……

        一名普通的公交车驾驶员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于义睦说秘诀无他,就是干一行爱一行,用“工匠精神”开好公交车。“您好,欢迎乘坐K1路。”“大娘别急,我停稳车后您再下车。”其实,公交车有语音报站功能,但于义睦觉得过于生硬,缺少人文关怀,一句简单的问候和提醒,可以让乘客感受到自己的真诚。根据车厢环境,于义睦还会调整播报内容,如果车内多是外地乘客,他就介绍沿途景点、商场;如果多是学生,他就播报沿途书店、游乐园……就这样,他一站一站地报,一天一天地报,一报就是22年。

        全国三八红旗手、最美奋斗者李素丽听说了于义睦的故事,表示有机会一定要坐他的车感受感受,于义睦满口答应,并且提出她可以随时“暗访”。果然,李素丽从北京来青岛出差的时候,偷偷地坐上了于义睦的车,一路上被他的服务所感动,称赞于义睦是“全国公交战线上的一匹黑马”。

        为了带动同事提升服务水平,2012年,于义睦发起成立了“义睦服务工作室”,编制“五心四点”工作法,“五心”即对老年乘客贴心、对外地乘客热心、对儿童关心、对特需乘客细心、对挑剔乘客耐心;“四点”是头脑灵一点,笑容多一点,嘴巴甜一点,动作快一点。如今,“五心四点”已成为新职工入职必修课,“义睦服务工作室”也有了130多位成员。驾驶员王立彦是于义睦的第一个徒弟,在于义睦的带动下,短短3年,王立彦就从一名普通职工成长为青岛市劳动模范。

        “城市公交是一个窗口行业,我们的年客流量达到1.64亿人次,运营规模在全国区县里排第二位。”青岛真情巴士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相逢俊对记者说,公交行业每天接触很多人,在传播城市文明、与百姓互动、建立诚信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2006年,他们注册了“真情巴士”服务品牌,希望通过先进职工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十米小车厢里释放“崇德尚善”的价值观,为西海岸新区发展赋能。

        在于义睦等英模人物带动下,真情巴士集团内部形成了抱团扎堆、比学赶超的“好人共生”效应:18路驾驶员陈云姣,规范线路服务标准,带出一支“全国巾帼文明岗”;52路驾驶员李小莉驾车礼让斑马线,一位小男孩的鞠躬致谢,成为全国网友眼中最美的风景;21路驾驶员韩建平,推广变道时伸手示意并点赞,小举动赢得无数路上司机“回赞”……

    从车厢内到车厢外:用爱与善良收获无限可能

        不久前,真情巴士K1路驾驶员卢振华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个电子相册,这是一个叫童童(化名)的小乘客送给他的,相册记录了6年来两个人的点点滴滴。

        “孩子出生时重度窒息导致脑损伤,不会站立行走,经常要坐K1路去做康复训练。”童童的母亲张女士告诉记者,K1路驾驶员卢振华了解到童童的情况后,每次遇到童童乘车都会主动帮忙抱孩子上下车,这一抱就抱了6年。

        6年间,这份关爱从公交车上延续到童童的生活中,K1线的50多名驾驶员都认识了童童母子,有时候赶不上卢振华的车,其他驾驶员也会主动帮忙,K1线的志愿者还定期到家里探望童童,带他出门游玩。6年间,童童从不会说话到现在能断断续续说出“卢爸爸,你好”等简单的问候语。而且,童童并不是卢振华唯一帮助过的孩子,他先后资助了6名贫困儿童,资助金额超过5万元。

        “孩子,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真的谢谢你……”家住青岛西海岸小袁家沟村80多岁的施大爷眼里泛着泪花,对周海波连声道谢。

        周海波是真情巴士47路驾驶员,也是真情巴士“微笑服务志愿团队”的队长。2019年2月的一个下午,施大爷坐上了周海波的车,去给病重的老伴买小笼包,结果小笼包店没开门,施大爷无奈买了两个大包子回家了。隔天,周海波开车的时候发现了一家营业的小笼包店,她趁着站停给店老板打电话,并托人将小笼包带给了施大爷,周海波没想到的是,她微小的善举,满足了大娘临终前最后一个心愿。

        于义睦说,他的手机里有1000多位乘客的电话和微信,他和他的同事们为吵架夫妻劝过架,陪孤寡老人去过医院,给空巢老人修过水管……从萍水相逢到亲如挚友,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爱与善良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相逢俊告诉记者,公司2700名员工,有1300多名都是注册志愿者,并先后成立了“老兵情”“向日葵”“爱心妈妈”等21支志愿服务团队,驾驶员们从10米车厢走向大街小巷,敬老助残、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各种善行义举层出不穷,每年产生好人好事2万件次,以真情巴士好人好事改编的全国首部公交行业公益话剧《好人共生》,多次巡演获得无数好评。

    让有德者有得,用“德善”镌刻时代

        “相书记你好,前几天我特意到西海岸乘坐东1线王立彦的车走了一圈,观察学习他为民服务的实况,感到他不愧是劳动模范,一路服务都是微笑热情的……”这是雷锋战友梁友德发给相逢俊的一段微信,感念于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老先生向《雷锋》杂志推荐了真情巴士的故事。

        “从外地来到青岛西海岸,正是我人生最迷茫的时候,那天过马路,一辆公交车主动停下来,司机师傅伸手示意请我先走。”企业家左高峰回忆说,正是这个礼让,让他感受到这个城市好温暖,也就在那一瞬间,他决定留在青岛西海岸创业。

        相逢俊说,“德立道·善行远”是真情巴士的企业价值观。为此,他们通过考核激励、人文关怀、活动践行、模范带动四大机制,引导鼓励职工在同事圈、亲属圈、朋友圈、居住圈树立爱岗敬业、文明向善新风,集团还专门设立了崇德尚善基金,大张旗鼓表彰,真金白银奖励。

        真情巴士有一个老传统,每月下发一期好人好事奖励通报,包括捡到银行卡都会得到奖励,一次最少10元钱,平均每个月发放约1.5万元奖金。

        11月21日,真情巴士集团又捧回了一项国家级荣誉——全国文明单位。在近五年取得的28个国家级荣誉、50个省级荣誉和239个市县级荣誉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于义睦告诉记者,现在他每年受邀做70多场事迹报告,集团也鼓励他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更多人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而在青岛西海岸,真情巴士“好人共生”的文明现象正在形成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成为推动城市发展前行的精神力量。

        “一个好人就是一枚火种,一颗善心可以点燃另一颗善心,一个善意可以激发另一个善意。当善举环环相扣,点滴爱心终汇成涓涓细流,成为一座城市最温暖动人的风景,我想这就是真情巴士‘好人共生’的秘密。”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龙强说。

        (本报记者 刘艳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