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29日 星期日

    嫦娥四号“鹊桥”中继星总设计师张立华:

    创新成于实干

    作者:本报记者 罗旭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29日 07版)

        【创新者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对此,我们航天人感受最真切。几十年来,大家在不断面对新的挑战,嫦娥四号任务就是一个代表。

        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创新中要有实干,实干中也要有创新。嫦娥四号任务坚持自主创新,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填补了国际国内空白。

        比如说,我们在研制“鹊桥”中继星过程中,为确保卫星在天上能够表现得好,首先要确任它能在地面上表现得好。尽管只有两年多的研制时间,我们还是做了大量的地面测试和试验,整星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就做了超过1300个小时的地面测试,平均每天都是十多个小时。可以说,大家是拼了命地在推进研制工作,用实干确保创新的成功。

        在工作中,我们要设想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情况,设计各种边界条件下的解决方案。伞状天线的研发就是如此。伞状天线,顾名思义,在发射时像一把伞一样收拢起来,入轨后才打开,形成一个大尺寸抛物面天线。在茫茫太空中,这把“伞”要经历严酷的环境带来的考验与洗礼。比如,中继星在轨要不时经历一段长达4个多小时的阴影区,天线上有些组件的温度将低至零下230摄氏度。在如此严寒下,伞天线是否会被冻坏?暖和过来以后型面精度是否还能保证?研究院的设计师们做了不计其数的测试和试验,才保障了它在轨性能良好。

        目标不会自动抵达,实干是通往成功的最近道路。当然,航天最讲究的还是成败。我们开展创新,必须是成功前提下的创新,必须得把工作提前做扎实做充分。无论是个体“小我”,还是民族“大我”,要想实现梦想,等不来、喊不来、要不来,必须靠挥洒汗水拼出来、撸起袖子干出来。

        从实际走过的过程来讲,嫦娥四号任务的成功完成也给我们信心:有梦想,有创新,有实干,就能够取得新成就。不要怕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儿,只要把每一项工作做充分、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周全,我们就能够在科研“无人区”奋勇向前。

        (本报记者罗旭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