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十月十六,浙江大盘山核心盆地处,玉山古茶场,“秋社”立旗,人声鼎沸,数万人在齐齐呐喊,一百二十位壮汉,奋力擎旗,上百根旗杆和旗索,密密地紧紧地系着那面大旗,大旗由上好丝绸制作而成,长16.1米,宽17.6米。27米长的旗杆,由壮汉们各自撑着,随着统一的号令,鼓声喧天,大旗缓缓迎风抖动。震天的喊声中,大地之间挺起了一面鲜艳的大旗,大旗上绣满了山川,也绣满了人们的期待。
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浙江,形状如心,而心的中心,是状如弓的大盘山脉。这里有一个非常年轻却又古老的县,八十年的置县历史,相较那些一两千年的县,太年轻了,但它是浙江的群山之祖、诸水之源。天台山、括苍山、仙霞山、四明山,皆发脉于大盘山脉的中心地段。有山就有水,钱塘江、曹娥江、灵江、瓯江,皆呈放射状在此发源而出。这个县就是磐安,县名出自《荀子·富国》中的“国安于盘(磐)石”,喻坚不可摧,八十年前,中国人民正需要这样的勇气和力量去抵御外侮。
这是一个真正由山水构成的山区县,山就是磐安的坚强骨骼,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孕育了人们的生存所需,1200多种中药材,使磐安成了全国闻名的中药材之乡。
好山水自然会孕出好茶。磐安的八万多亩茶园是茶农们丰殷而长久的钱袋子。
从晋代起,磐安百姓就开始种茶、制茶、饮茶,晋代的许逊,在这里被尊为“茶神”。彼时,许逊还是一位云游的道长,他到了云雾缭绕的玉山,见这里层峦叠嶂,林深竹茂,山涧时有流泉飞溅,满目青翠,非常适宜茶叶生长,于是教百姓种茶制茶,“连蕊”(一芽)、“旗枪”(二芽)、“雀舌”(三芽),精制细研,茶叶的形状和品质都有了保证,“婺州东白”茶横空出世。
我进茶场庙,膜拜庙里的许逊像。许茶神慈眉善眼,安详端坐,案前供着一杯清茶,茶汤漾着水汽,这是人们对他的最好纪念。
时光飞逝到了唐代,这里的东白茶成了贡品。唐朝笔记大家李肇在《国史补》中写道:“风俗贵茶——婺州有东白。”当时中国产茶地共十三省四十二州,有十四个品种列入贡茶,婺州东白列第十。
坐落在玉山的磐安茶文化博物馆内,进门处有一副对联,上下联为:“云开一角峰隐灵芽,贾集万方茗收利市。”宋代实行榷茶制度,专项管理茶叶,玉山逐渐形成了一个成熟的茶叶交易市场。横批“玉岑七碗”,将茶叶产地进一步明确,这是玉山产的好茶,也暗含了唐代卢仝的《七碗茶》,连喝七碗,身通透心爽朗。
现在,我就坐在宋代茶叶交易市场内第二进的客厅品茶。上来一杯茶,热气和清香,不由得让人多看一眼,多闻几下,茶叫云峰茶,就产在窗外的那一片坡地上。这个古交易市场,面积1500多平方米,是一个两进的回字形建筑,上下两层,下层回字形的长走廊,应该是商贩交易用,中间有一个大天井,今天天气好,半个天井都有日光照射着,整个市场透空明亮。二楼是一间间客房,供商贩住宿。从窗户望出去,可以看到几座建筑,那是茶叶仓库,仓储南来北往的茶叶。又上来一杯绿,看形状,是龙井。是的,磐安也产龙井,生态龙井,和西湖龙井相比,叶片略显瘦削,看起来制作也很细致。
时光在清汤中往宋朝倒流。
寂静的大厅内,似乎响起了嘈杂的声音,那是茶商们互相问候的声音,也是茶农和商贩们讨价还价的声音,众多的人流中,应该还夹杂着看热闹、探行情的闲人。许逊庙边上是巡检司,巡检司连着交易市场,那些吏员们也不时在市场巡回。这是政府一个重要的税收来源,必须重视。这里还是朝廷的贡茶基地之一,茶事活动频繁,管理也要加强。
明清两代,海外贸易已经十分繁荣,浙江茶是重要的出口商品,在世界茶市场上地位特殊。玉山古茶场,也进入了最辉煌的历史时期,除贡茶外,博士茶、文人茶、马路茶,品种繁多,各种档次的茶在交易市场上体量都很大。有繁荣的交易市场,再加上政府设立规模庞大的巡检司进行管理和引导,百姓乐意参加各种斗茶、分茶等茶事活动,玉山的茶叶生产和制作销售,都朝专业方向发展。
博物馆内,有三块清代晚期立的碑,颇能反映玉山古茶场的兴盛。“奉谕禁茶叶洋价称头碑”,“奉谕禁白术洋价称头碑”,“奉谕禁粮食洋价称头碑”,我一一细读。所谓“称头碑”,其实是告诫广大的商户,禁止乱涨价,禁止缺斤少两。政府以立碑的形式发布公平交易原则,可以读出不少想象。玉山古茶场,到明清时代,交易内容已经大大增加,中药白术和粮食都成了大宗交易商品,当地有谚:“上半年靠茶叶,下半年靠白术。”
清朝乾隆辛丑年,茶场庙重建开光,后为太平军所毁,晚清和民国期间,两次重修茶场庙。虽然茶场庙毁毁建建,但古茶叶交易市场一直保存完好,2006年,玉山古茶场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它是对古代茶交易的见证。
各种大型“赶茶场”活动,又给玉山茶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不竭的活力。自明代开始的“赶茶场”,每年春秋两次,分别称为“春社”“秋社”:“春社”为正月十四至十六,与元宵结合,茶农着盛装,祭拜“茶神”许逊,祈求茶叶丰收,社戏、挂灯笼、迎龙灯等活动也热闹登场;“秋社”为十月十四至十六(十月十六是许逊生日),茶农们带着秋收后的喜悦,带着茶叶和各种山货,从四面八方汇集于此,“迎大旗”“叠牌坊”“大花鼓”,场面盛大。本文开头描述的正是“迎大旗”的场面。
徜徉在玉山古茶场文化小镇的古街区,徽式建筑檐角相映,茶铺林立,游客三三两两,问茶品茶买茶,闲散安逸,数百名小学生,正叽叽喳喳列队而过,他们是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仔细听,悠扬而绵长的戏曲声不时从古茶场传来,有人说,那是非遗戏《寿龟奉茶》。在玉山,传奇和茶汤,都让人心生美好的想象,千年古茶场正勃发着无限的生机。
玉山古茶场的对面,是仿佛铺着绿毯的缓坡,成垄的茶树向四周的山顶绵延,叶片在暖阳下有些发亮,映照着茶农的欢欣与富足。
(作者:陆春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