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19日 星期四

    终生弘扬爱国情、坚定报国志

    讲述人:陈嘉庚纪念馆馆长 翁荣标

    作者: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19日 07版)

        【来自纪念馆的声音】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这是毛泽东对爱国华侨领袖,杰出企业家、教育事业家、社会活动家陈嘉庚的高度赞誉。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对其高度评价。

        “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绌……”陈嘉庚纪念馆里悬挂的这些话语,是昔日陈嘉庚常提起的。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陈嘉庚备受鼓舞,“思欲尽国民一分子之天职”。次年,他回到家乡。村中孩童衣不蔽体、成群失学、嬉游赌博的情景刺痛了他,更坚定了他兴学办校的信念。回乡第二年,陈嘉庚创办了集美小学。现在,纪念馆还保留着他当年写的集美小学记。

        纪念馆里,集美国学专门学校、集美师范学校、集美中学、集美商业学校、集美农林学校、集美幼稚师范学校……一张张照片仿佛时空隧道一般,展示出陈嘉庚的办学轨迹。不到15年,他办了11所学校,形成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兼备女学的完整教育体系。1931年,集美学校学生2732人,成为当时全国学生数量最多的学校。

        “这两艘船,左边是集美一号,右边是集美二号。集美二号是中国第一艘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拖网渔船。”很多游客对展馆里的两艘船模型很感兴趣,我常这样告诉他们。1920年,为实现“造就渔业航业中坚人才,以此内利民生,外振国权”的宏愿,陈嘉庚在集美学校开设水产科,成为我国最早培养海运技术人才的学校之一。1922年,他向英国购买渔船机器,由本校教师设计,雇请船匠建造了一艘载重31吨的实习船,定名“集美一号”。1926年,又花巨资从法国买进一艘拖网铁壳渔船,定名“集美二号”。集美学校因此赢得了“航海水产家摇篮”的美誉。百年来,从水产科到如今的集美大学航海学院、轮机学院等相关专业,共培养了3万多名中高级航海专门人才,走出了许多我国现代航海业的先驱、共和国航运事业的中坚力量。

        说起陈嘉庚办学,不能不提“变卖大厦,维持厦大”的故事。1921年,陈嘉庚创办了厦门大学。然而,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陈嘉庚公司受到沉重打击,于1934年2月宣布收盘。1933年,英国某银行决定出钱资助陈嘉庚的企业,提出的条件是必须停止资助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陈嘉庚毅然回答:“企业可以收盘,学校决不能停办!”为保住学校,陈嘉庚多方筹款,甚至变卖家人居住的三栋别墅,所得钱款全部充当厦门大学经费。

        陈嘉庚的事迹深深感染了游客们。翻开留言簿,一位广东游客写道:“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先生的一句‘企业可以收盘,学校决不能停办’让我感动不已,作为教师,定会好好教书,用心育人”。

        11月17日下午,纪念馆加挂了一块牌子——福建省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走进这里,接受嘉庚精神的洗礼。希望他们像嘉庚先生那样,终生弘扬爱国情、坚定报国志。

        项目团队:

        本报记者 张胜、马跃华、张国圣、陈之殷、王斯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