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17日 星期二

    只有整个教育系统形成一致的教育评价理念、追求,各个学段共同践行素养取向的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改革才能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提升基础教育领域教师评价素养

    作者:叶丽新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17日 14版)

        沧州市实验小学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课后作业。新华社发

        教育评价深刻影响教育发展方向。日前出台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提出,要加强教师教育评价能力建设。教师,一方面将是《总体方案》所提的“改革教师评价”的受益者,另一方面也是被《总体方案》赋予较高期待的实践者。就基础教育领域而言,在深化课程改革与推进评价改革的双重需求下,教师评价素养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专业性是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的关键点

        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评价行为一直存在。当下和未来,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评价的专业性。

        第一,教师要能自觉且专业地作出评价规划。教师持续的形成性评价影响到学生,因此,教师具备较高评价素养的表现之一是能够阶段性地统筹规划“持续的形成性评价”,并由此尽量做到适时地、有针对性地、合规则地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和工具。哪怕是一次课余的聊天,也具有获得评价信息的效果。有效规划,可以加强评价的针对性,促进不同评价方式之间的互补,过滤掉一些不必要的评价行为,提高评价成效。

        第二,教师要能专业地选用、改编及开发评价工具。对于各种来源的外部评价工具,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水平作出筛选,敏于发现其中的不妥之处并酌情改编。日常评价工具不能囿于模仿高利害考试的模样,而要追问想评价的是什么、怎样的方式更有助于充分检测到学生在特定方面的具体表现。

        第三,教师要能专业地给出评价反馈。无论是课堂上的即兴反馈,还是纸笔测试后的分析反馈,都应有助于学生真正发现和明白自己真实、具体的学习情况。

    推动教师评价素养持续发展

        在教师专业标准中专设评价素养标准,意味着评价素养是教师上岗时就应该具备的素养。这也意味着,教师职前培养体系应该为准教师养成评价意识、学习评价知识、发展评价能力等提供机会。目前,国内师范院校本科课程中开始触及相关内容,学科教育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已有专门的学科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不过,课程内容还有较大的建设空间。主要问题在于,教育与心理的测量学知识与学科测评现实融合度不够,课程内容的体系性也有待加强。因此,高校亟须整合各种专业力量和实践力量或培养专门的学科测评研究与教学力量,为基础教育准教师提供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程。

        在教学一线,目前已能产生较为强烈的学习评价知识、提升评价实践能力的自觉需求。当前和未来,学校和各级相关部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满足教师可贵的学习需求。传统的课程培训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更有成效的方式可能是以具体的评价项目为抓手,促成中小学教师、考试评价机构专业人员、高校和其他科研机构研究者等之间的联合性实践研究。

        从更广的范围看,曾经的学生成为今天的教师,今天的学生可能成为未来的教师。学生时代的被评价体验,会影响教师如何评价他们所面对的学生。只有整个教育系统形成一致的教育评价理念、追求,各个学段共同践行素养取向的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改革才能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重视教师评价素养,不是给教师加压,而是要为教师搭建学习和发展的平台,帮助教师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评价并提升评价素养,在日常教学中进一步理顺教学与评价之间的关系,优化日常评价成效,改善学校中的评价氛围,带动全社会更加理性、科学地认识学校教育教学评价。

        (作者:叶丽新,系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