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13日 星期五

    政法系统: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作者:本报记者 陈慧娟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13日 04版)

        【“十四五” 开新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十四五”时期平安中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11月10日,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总结交流平安中国建设工作经验,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推动平安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平安建设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各地普遍建立平安建设领导(协调)小组和各专项组,不断健全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工作制度,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推动各项工作有效深入开展。

        风险防控的整体水平稳步提升。加强风险评估、源头化解、应急处置等工作,强化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有效防范化解了一系列重大矛盾风险,巩固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的局面。

        人民群众的平安质感不断增强。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2019年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满意度达到97.38%。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平安中国成为更加亮丽的金名片。

        会议强调,《建议》对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作出重要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统筹“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来。

        会议部署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重点任务。一是深入推进体系能力建设,确保政治更安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是平安中国建设的首要任务。要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紧紧抓住影响国家政治安全的风险点,深入推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工作体系和能力建设,打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主动仗。二是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确保社会更安定。社会稳定是平安中国建设的最基本要求。要紧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风险,加强源头治理力度,完善市县领导干部常态化下基层接访等制度,打造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有效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三是提升维护公共安全效能,确保人民更安宁。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安业、安居、安康、安心的良好环境。四是推进网络社会综合治理,确保网络更安靖。要不断健全网络社会综合防控体系,努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走进“十四五”,面对新形势,各地各有关部门将发挥党的领导优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不断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有效统筹资源力量,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真正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平安中国建设的强大效能。

        记者了解到,各地各有关部门将创新完善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工作机制。具体包括:

        创新纵横联动机制。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区域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地方、部门联动融合,构建纵横交织的网状治理结构,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必然要求。下一步,将构建条块结合新格局、部门协同新体系、区域协作新模式。

        创新政社互动机制。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政府和社会优势互补、良性互动,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重要途径。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社会协同作用、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加服务社会、防控风险、化解纠纷等工作,助力解决平安建设难题。

        创新专群齐动机制。人民群众是推进平安建设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各地各有关部门创新专群结合、组织发动群众的思路和方式,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威力。下一步,将拓展人民群众参与新渠道,拓展人民群众协商新载体,拓展人民群众共享新机制,拓展人民群众评价新体系。

        (本报记者 陈慧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