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13日 星期五

    服务大战略 勇担新使命

    ——一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作者:本报评论员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13日 02版)

        时间的巧合总是暗含历史的深意。特殊之年举办的进博会刚刚落下帷幕,世界的目光从申城之西移至东边的浦东,共同见证这个名字里带有“新”的地方、这片因改革开放而生既而兴的热土,开始再一次面向未来的进发。

        在11月12日于上海举行的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浦东开发开放30年取得的成就,寄望浦东“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重要讲话中有一以贯之对改革开放精神的坚持,一以贯之对“创新”和“人民”信念的坚守,字里行间无不表达着共产党人勇立潮头、迎难而上的胸襟和气魄。

        30年时间,曾经的阡陌农田化身为璀璨新城,这块占全国面积1/8000的土地迸发出百倍于自身体量的能量。30年时间,曾经的“一张白纸”早已成为飘扬在长江入海口处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帜,告诉世界中国坚持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也刺激着世界的想象——不止步的创新和不松劲儿的改革在中国将孕育出怎样的未来?

        30年,浦东做对了什么?为什么是浦东?人们惊叹于这里发展的奇迹,也从没有停止过对这些问题的追问。如果说自诞生之日起就背负的国家使命和战略任务,让浦东将“站在地球仪旁思考”写进自己的发展“原代码”,那么由此激发而出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力则构成这里势能不断升级的驱动力。已经被写进骨子里的开放与创新,深刻塑造了这里的一切,不断涌入的“新浦东人”以“创新者”的姿态,接续创新的事业与开放的探索,与同样年轻的新城一同按下“快进键”,携手翻越重重山峦。在中国第二波波澜壮阔的改革浪潮中,引领改革者终被改革所成就。

        在定格浦东发展的照片中,景深里不仅有上海的天际线,还有长三角的风景线,还有整个中国不断向上的发展曲线。世界透过浦东这个窗口,读到中国“还在‘场’上”的信号,读出中国推动和引领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国人也正是通过浦东这片试验田,不断见识技术和制度创新的裂变效应,不断更新对于发展与治理的理解,不断上调对于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期待值。

        因此,当时间列车行进至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20年,当聚光灯和麦克风对准浦东,人们所想要探求的绝不仅仅是如何从零开始打造一座现代化新城,绝不仅仅是如何以创新为驱动实现一座现代化城市的突围和升级,还包括一个大国如何更深融入加速变化中的世界,这条有着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缘何成功。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始终敢闯敢试,始终敞开怀抱拥抱太平洋的浦东,从未让人失望,这次也同样。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论断掷地有声:“浦东开发开放30年取得的显著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供了最鲜活的现实明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生动的实践写照。”

        浦东开发开放的30年乃至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都一再证明,从来没有什么天赐的运气,机遇都是靠大胆探索和艰辛变革不断积累的结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而立之年的浦东要有大局观,在更大的历史进程中谋划自身发展,乘势而上,深化改革,继续做好开路先锋、当好排头兵,承担好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抓住历史机遇、开启发展新局,要全力做强创新引擎,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筑就改革创新新高地,塑造人民城市新典范。

        黄浦江水蜿蜒向前,昼夜不息,连接历史与未来,等待今人写下新的故事和荣耀。

        (本报评论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