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07日 星期六

    大事一起干 事事有人管

    作者:徐晓叶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07日 11版)

        【工作手记】

        作为一名从事桐乡“三治融合”建设的基层工作人员,8年来感受很多。村(社区)对待“三治”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广大群众也从“不关我事”变成“我来管事”,全市逐步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新局面。

        桐乡市“三治”建设特点是“行政推动+自为改革”。2013年5月,高桥镇启动了大征迁、大建设,为了改变以往政府“大包大揽”、群众“站着看、烦了骂”的状态,在市镇两级党组织支持下,高桥镇百姓参政团、越丰村道德评判团、越丰村百事服务团相继组建完成,逐步探索“群众的事让群众说了算、群众的事让群众一起干、干得怎么样还由群众来评判”的新模式。在桐斜线拓宽改造、桐九公路高标准新建、征迁农民高层安置等工程中,三个团走现场、提建议、忙监督,既把百姓呼声带到了决策桌上,又把公共政策宣传到了百姓家里。

        时间一晃到了2018年5月,高桥镇变成了高桥街道,三个团发展成了“两会三团”,越来越多的村民住进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而村民们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越丰村党委因势利导把推进垃圾分类、参与公共事务、提升农村综合环境写进了村规民约,还启动了“三治积分+最美家庭”评比。从制定评比标准,到动态管理评分、年终兑现奖励等环节,村里道德评判团、乡贤参事会、百姓议事会的成员们全程参与。第一年评出27户最美家庭,在全村大会上表彰奖励,一下子带动了全村的创建积极性,目前越丰村“三治最美家庭”参与率已达到100%,任何时候走进村里,都是干干净净、漂漂亮亮。

        “三治”实践在基层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还表现在“公转”和“自转”兼有。市委市政府带动“公转”,制定了50多个文件、制度,还形成了以村(居)民代表大会、村(居)民小组会议等法定程序为根本,以“一约两会三团”为特色的“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覆盖全市214个村(社区)。“一约”即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两会”即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三团”即百事服务团、法律服务团、道德评判团。

        村(社区)则在“一约两会三团”基础上开展了各式各样的“自转”。在崇福镇南阳村,一张由村道德评判团参与制定的菜单被写进了村规民约。这张农村喜宴菜单按800元、1000元、1200元三档标准,各排定25道菜。按照约定,村民置办喜宴要按菜单标准选择,酒席伴手礼的选取以及当天摆酒消费情况,村道德评判团全程参与、把关监督。一张小小的菜单,有效纠正了以前讲排场、好攀比的风气,让村民办喜宴既尽兴又舒心。

        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各村(社区)居民自主参与制定《防控疫情自治公约》《防控疫情志愿书》,构筑起一张全民参与、群防群治、联防联治的疫情防控网。在濮院镇永联村、新河村等地,疫情防控之初,房东们纷纷打电话给回老家的租客,表示愿意减免租金,请他们安心在家;进入复工复产阶段,房东们又协助返回的租客到村(社区)登记,做好居家隔离等工作。

        桐乡“三治”实践至今,领域不断拓展、载体不断增加、形式不断变化、应用不断深化;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下多元主体共治”,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活在桐乡这片沃土上的老百姓深深感受到了“三治融合”带来的变化:大家的话语权更多了、邻里间的纠纷变少了、居住的环境更美了……

        (作者:徐晓叶,系浙江省桐乡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