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2020)”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开幕。本届论坛以“绿色发展、产城共融,建设魅力副中心”为主题,邀请多方权威专家学者通过主旨演讲、圆桌对话、专题研讨等形式,介绍生态文明建设、新发展格局、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等领域的前沿理论和研究成果,并联系副中心实际和制定“十四五”规划需要,提出建设性对策建议,为城市副中心绿色高质量发展“把脉”。
把绿色发展作为规划的重要元素
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书记隋振江表示,本届论坛体现了副中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鲜明态度,契合了副中心制定“十四五”规划的现实需求。北京城市副中心高度重视在规划体系中突出绿色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作为规划的重要元素,明确提出具体指标要求。
记者在本次论坛上获悉,北京城市副中心在重大工程建设中大力推进新科技、新技术的应用,打造绿色建筑和绿色工地。同时,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大力开展绿化建设,以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为代表的一系列公园绿地投入运营,成为副中心绿色发展的突出亮点。
市民群众正在获得绿色发展实惠。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通州区委书记曾赞荣透露,截至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森林覆盖率达33%,创建国家森林城市40项指标实现全达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9.3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1.46%,群众“出门见绿、起步闻香”的绿色生活体验不断增强。
处理好水与城、蓝与绿的关系
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建设要立足多河富水的自然禀赋,处理好水与城、蓝与绿的关系,着力打造“一心、一环、两带、两区”大尺度绿色空间格局,着力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筑牢副中心发展的生态基底,有效增强副中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认为,建设无废城市应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发展方向。无废城市不是固废产生量为零的城市,也不是固废完全资源化利用的城市,它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旨在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充分利用、处置安全的目标。贺克斌建议,高度关注以全生命周期为核心的物质循环与综合治理思路,深入思考综合治理、无废建设、低碳发展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辩证关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则建议,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创造更开放的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不仅仅为了节能,还会创造绿色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开放的建筑可以减少用能时间和空间,从前端设计达到节能的目标。在建筑中创造更多的开放性空间,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贺耀敏建议,北京城市副中心要加快建设创新文化产业集聚与发展的未来之城。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充分体现中国发展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以超前意识的规划为未来之城的新文化产业谋篇布局。
隋振江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将大力建设更完善的绿色出行交通体系,大力推出绿色新科技应用场景,鼓励优先采购节能节水绿色技术和产品,同时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创建活动,开展环保志愿者活动,在副中心营造共促绿色发展、共享生态文明的浓厚氛围。
(本报北京10月20日电 本报记者 董城 本报通讯员 薛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