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国家统计局10月19日发布前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我国经济前三个季度稳步改善,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上半年GDP同比下降1.6%,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0.7%,成功实现由负转正。
“从主要指标的变动趋势看,我国的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确实是走在了全球前列,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在国新办当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表示。
多项主要指标增速由负转正
一季度GDP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累计看,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7%,扭转了上半年下降的局面,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在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中,出现了多个“首次”“由负转正”,显示出中国经济运行的持续稳定恢复。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36530亿元,同比增长0.8%,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上半年为下降3.1%。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2%,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同比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6%,年内首次转正。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7.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2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增长0.9%,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前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231151亿元,同比增长0.7%,累计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
“不管是需求端还是生产端,目前都处于不同程度的恢复和复苏过程中,目前整体回升、持续稳定恢复的态势是比较明确的。”刘爱华分析指出,前三季度经济增速由负转正,供需关系逐步改善,市场活力动力增强,就业民生较好保障,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就业民生保障有力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城镇新增就业898万人,基本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从年初6.2%的高位持续回落,调查失业率呈现稳中有落的态势。
从国家统计局监测的数据看,9月份,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调查失业率比上个月下降2.4个百分点。今年前期在疫情冲击下,很多企业停工,招聘活动也暂停,毕业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到了9月份,毕业季已经逐渐过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明显好转。三季度末,外出务工劳动力1.79亿人,与二季度末相比增加了200万人。从监测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来看,外来务工人群的调查失业率逐月下降。总体上来讲,农民工就业也趋于好转。
从居民收入看,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0.6%,增速和前三季度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从物价看,物价涨势比较温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其中9月份同比上涨1.7%。今年社会兜底保障力度比较大,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养老金和离退休金同比名义增长8.7%,人均社会救济和补助收入增长12.9%,人均政策性生活补贴收入增长11.1%,都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而且远高于整体的居民收入增速。
新动能引领作用凸显
网上购物、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持续火热,在线办公、远程问诊、在线教育等新兴需求旺盛……在疫情冲击下,产业转型发展的动力明显加快,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逆势成长,在助力疫情防控、保障居民生活、促进经济增长方面都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7%,增速都比上半年加快。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1%,加快2.8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3%,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4.3%。
新经济对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显著。5G建设、轨道交通等新基建、新消费的带动作用也在增强,9月份城市轨道车辆产量同比增长超过50%,智能手表产量增长超过70%,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超过50%。
前三季度,我国在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卡点堵点上加大了力度,保障重点行业和产品的生产,产业内部的循环逐步改善,产能利用率逐季提升。据刘爱华介绍,三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76.7%,比二季度回升了2.3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回升了3个百分点,通用设备制造业回升了1.7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回升0.5个百分点。
全年保持目前态势有基础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和“十一”假期,全国零售和餐饮的重点监测企业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4.9%。各大风景名胜区、火车站、机场、电影院人流熙熙攘攘,到处是浓浓的烟火气。疫情有效防控的背景下,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的需求都在快速恢复中。
今年前三季度,通过全力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企业获得感明显增强。减税降费取得积极成效,1—8月份新增减税降费1.88万亿元,有效减轻了市场主体的负担。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是51.5%,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是55.9%,分别比上个月上升了0.5、0.7个百分点,这两个指数都是连续7个月位于临界点之上。从企业预期来看,市场主体信心逐渐增强。
“不管是从需求、生产,还是从整个市场表现出的信心和活力等方面来看,今年四季度乃至全年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保持目前的态势。我们对全年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刘爱华强调,在充分看到好转趋势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境外的疫情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仍然客观存在,国内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地区、行业、企业的恢复还不均衡,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巩固,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本报记者 张翼)